佛教词典 > 三藏法数 > 正文
【唯识教意】 p1007 成唯识论七卷十六页云:既有异境;何名唯识?奇哉固执,触处生疑。岂唯识教,但说一识。不尔;...指如实证得生、法二空所显真理,与如实断除所知、烦恼二障之阶位。又作真见道、一心见道。唯识论所立菩萨乘之见道,...(杂名)愚痴之人。续谷响集七曰:痴人前不可说梦,达人前不可言命。宋人就月录,以为陶渊明之言,不知何据(丹铅录...【阿毗昙】 或云阿毗达磨,此云无比法,谓无漏法慧为最胜故。四教义曰:无比法,圣人智慧,分别法义也。新云阿...(术语)同于权化。自本地权现垂迹之化身也。最胜王经七曰:世尊金刚体,权现于化身。...(名数)本尊三昧品所说,字印形之本尊各立二种。字之二种者:一观字义,阿字是菩提心,故即向阿字观自性清净之菩提...三性者: 一、遍计所执性 周遍计度,妄执我法。然第八识及前五识,非能遍计。第七末那,但计不遍。唯第六识为...禅林丧葬仪式。入骨于塔时,由寝堂起骨向塔所,于途中回转其位置,使之向里,并以茶汤供养亡者,此仪式称为转骨佛事...善恶果报的原因。善业是乐果的因,恶业是苦果的因。...(杂名)对于主山而言,虚堂显孝录曰:为甚么,客山高,主山低。...(一)位于河南洛阳西南十四公里,龙门山东崖。建立年代不详。或云北魏熙平元年(516)所建。一说此地为唐代日照三藏...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王舍大城竹林园中,与大苾刍众五百人俱。 时,有众多苾刍身患痔病,形体羸瘦、痛苦萦缠,于...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卷第一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佉罗帝耶山诸牟尼仙所依住处。与大苾刍众俱,谓过数量...大乘起信论序 扬州僧智恺作 夫起信论者,乃是至极大乘甚深秘典,开示如理缘起之义。其旨渊弘寂而无相,其用广大宽廓...
当我们看到活生生的一个人,从他意识清楚的说话,到变成一把骨灰,我们可以问问我们自己,我们在这个世间还要贪什么...提婆达多虽已随佛出家,仍不改嫉妒及喜好名闻利养的恶习,虽然能够读诵的经典不可胜数,却无法免除堕入阿鼻地狱的罪...
如今,化太岁、谢太岁的法事在中国民间十分盛行。 在寺院里,也会随顺众生的愿望,在法会中供养摩利支天菩萨,来祈...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间进入了腊月,就是中国农历的十二月,进入腊月我就想起了腊八粥,为什么每年的腊月初八要喝腊八...
你要是见到境界,也不能生欢喜。一生欢喜也同样找麻烦。楞严经上讲:不作圣心。名善境界。若作圣解。即受群邪。祖师...1、真观照。保持秒秒安祥。一日明心见性。灵光普荫人天。 2、勤念佛。念念要生彼国。念到不念而念。弥陀不从他得。...
一位年轻人向清净苦述,由于自己性格耿直,心直口快,处处得罪人,事事不顺;大学毕业后踏上社会,却越来越厌世,感...问: 弟子熏习道德教育多年,今方闻正宗佛教一年,倍有惭愧。有三个问题想请 师父指正。 一、因在汉地文化中,儒、...
七识住
【三藏法数】
[出阿毗昙论] 识即心识。住者。谓此识随所感报而安住也。论中不及四禅天非想非非想天者。偈曰。善处在欲界。及色界三地。无色界亦然。是说为识住。(色界三地者。初禅。二禅。三禅也。无色界亦然者。谓亦有三地。空处。识处。无所有处也。)一欲界人天识住谓欲界中人若初受生。此识即托母胎。遂依母息出入。及出胎身而住。又右因修戒善。感报而生欲天。此识即依化生之身而住。是为欲界人天识住。(戒善者。五戒十善也。)二初禅天识住谓于欲界修习禅定之时。忽觉身心凝然。运运而
上篇:华严宗七祖 | 下篇:七海 |
【五种法乐者】 p0267 瑜伽七十二卷三页云:其乐法者,亦有五种。一、乐说正法。二、乐受持读诵。三、乐论议决择。...
唯识教意
一心真见道
痴人
阿毗昙
权现
二种本尊
三性三无性
转骨
业因
客山
香山寺
【大藏经】佛说疗痔病经
【大藏经】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
【大藏经】大乘起信论

善于醒觉,不要沉迷
慈悲的力量

【推荐】化太岁、谢太岁的法事有什么渊源和道理

腊八粥的由来与营养价值

云居山竺慎师身上发生的一个事情
高雄文殊讲堂清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