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三藏法数 > 正文
梵名 Panthaka。十六罗汉之一。又作半他迦、半托迦、半诺迦、槃陀伽、槃特、般兔。或作摩诃半托迦、摩诃般陀。意译...(术语)以慈爱之心而敬崇之也。无量寿经曰:慈敬于佛。...(术语)佛菩萨以通力权现种种之身,种种之物也。法华经化城喻品曰:权化作此城。义林章七末曰:权示化形。教行信证...【染】 p0877 瑜伽八十四卷十六页云:染者:谓乐着受用故。...(术语)本门十妙之一。本时之神通妙也。谓如来说法际所示现之神通不可思议也。...二无我百法明门论云:一切法无我。言无我者,略有二种: 一、补特伽罗无我 补特伽罗,此云有情。有情无我,即...生般涅槃补特伽罗者,谓二结俱未断才生色界已,即便圣道现前得尽苦际。...是说宇宙万有各为主为伴,相即相入,重重无尽。与主伴具足同。...【苏摩】 此云月神。释名云:月者,缺也。言满而复缺。淮南子云:月者,太阴之精。起世经云:月天宫殿,纵广正...【造】 p1014 五事毗婆沙论上四页云:问:造是何义?为因,为缘?若是因义;此四大种,于所造色,五因皆无。如何可...(杂名)Śrāvaṇa,又作室罗缚拏,室啰嚩那。五月之名。从唐历五月十六日至六月十五日也。俱舍光记十一曰:室罗筏...天台止观有四本:一曰《圆顿止观》,大师于荆州玉泉寺说,章安记为十卷;二曰渐次止观,在瓦官寺说,弟子法慎记,本...妙法莲华经弘传序(唐终南山释道宣述) 妙法莲华经者,统诸佛降灵之本致也。蕴结大夏,出彼千龄。东传震旦,三百余载...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 大唐天竺三藏地婆诃罗译 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王舍城耆闍崛山中,与大菩萨无量百千亿那由他数皆...问: 为什么说大乘佛法是升恩斗怨的解药? 明贤法师答: 升恩斗怨,老话或说成斗米养恩,担米养仇,是中国人特别有...
与茅静远居士书 前三月下旬返自四明,过访居士,适遇他出,怅然而去。寻归回龙,兹又一月余矣。因数子相劝,欲讲《...1、任务观 念佛诵经只为完成功课而用心。不知如何亲身体证佛自心之法;功课结束后,不知如何念佛;日常生活又不知如...
一、煞有介事型 张口闭口,便是顶礼某大德;对人言必称菩萨。就连放生回来嘴里也说的是:今天放了十只鸟菩萨,十条...
问: 佛陀在火宅喻中并没有提出消灭火的方法,而是要我们赶快离开。出离很潇洒,灭火却很痛苦。请师父慈悲开示,怎...(一)问:请师父讲一些鼓励大众的话 答:说到鼓励他人,古来高僧大德,都离不开下面这几句话。学佛第一个要有长远...有位居士不服气地说,邻居家家庭条件不好,夫妻两也没什么文化,为什么他家考试考了第一名呢?我在家孩子身上也没少...
检讨自己的习惯和愿是否相应 我们平常不知不觉中,都在培养一些习惯,没注意到它与我们往生的愿相应不相应,若不相...
七净华
【三藏法数】
[出翻译名义] 不染白净。华乃对果而言。即因中所修之行也。谓二乘修习无漏之业。以七种净行为华。而证道果。故言七净华也。维摩经云。定水湛然。满布以七净华。是也。(二乘者。声闻乘。缘觉乘也。无漏业者。谓修戒定慧之业。不漏落三界生死也。)一戒净华戒净华者。谓摄律仪等戒。即正语正业正命也。谓二乘持守戒法。摄身口意业。若戒行清净。则果自成也。(摄律仪者。谓一切戒法无不聚摄也。正证正业正命者。即身口意三业也。正即不邪也。若三业不邪。则戒体清净矣。)二心净华
上篇:七知 | 下篇:七财 |
位于韩国京畿道江华郡。号鼎足山,为韩国三十一本山之一。系新罗阿度创建,原称真宗寺,因高丽忠烈王妃贞和宫主进献...
半托迦
慈敬
权化
染
本神通妙
破惑(二)
生般涅槃补特伽罗
主伴无尽
苏摩
造
室罗筏拏
【大藏经】修习止观坐禅法要
【大藏经】妙法莲华经
【大藏经】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
大乘佛法为何是升恩斗怨的解药

省庵大师谈做善事与念佛的关系
修行人四种障道缘

学佛中常见的八种「病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