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三藏法数 > 正文
全一卷(或二卷)。又作修习止观坐禅法要、坐禅法要、童蒙止观。隋代智顗述。收于大正藏第四十六册。本书系天台智顗...指行脚僧覆盖于头顶之斗笠。律典中分竹盖、叶盖二种。敕修百丈清规卷三入院条(大四八·一一二五中):“古人腰包顶...凡四卷。全称鼓山为霖禅师还山录。又作为霖禅师还山录。明末清初曹洞宗僧为霖道霈(1615~1702)撰,兴灯等编,康熙...(术语)真言之修法,有念龙洒海水,而取洒水器香水洒于坛场之法,即以鍐字之智水,洒于一切众生之心地,使净菩提心...印度里程名。相当于一公里。后引申为极近之路程。[法华经药王品、法华嘉祥疏卷十一] p79...【伅真】 此云神人。...(杂名)各宗开宗根本之书曰本书。如天台之三大部本末合六十卷,谓之本书。...凡夫有八识,至如来转为四智: 一、大圆镜智 转第八识者。如有漏之第八识,变依正二报,而持有情之身。此智变...我的意思。唯识论说:我谓主宰。...(杂语)Śrāvatsa,译曰吉祥海云。卍字形也。...(名数)华严宗所立十种之教体也。...瑜伽师地论卷第一 瑜伽师地论卷第二 瑜伽师地论卷第三 瑜伽师地论卷第四 瑜伽师地论卷第五 瑜伽师地论卷第六 瑜伽师...根据《灵岩山寺专修净土道场念诵仪规》(印光法师鉴定)整理并注音。句读及注音仅供参考。特此说明。...普贤行愿品...
明朝时有僧人如幻,他有个朋友懂得易理。跟如幻说,你的嘴唇上掀,牙齿外露,不是长寿之相。你应该去念《观音经》,...
你每天如果没有一定的功课,就是挂名的佛教徒。净土行者,每天务必要有一定的功课,每天念佛或一千或三千,或一万或...(一)实相、观相与持名 实相念: 念佛并不是专指口念,心念也是念佛,所以念佛法中,除持名念之外,尚有实相念和观...
我们有些个道友财富很大,无忧无虑,什么烦恼看着都没有。那我们有些个道友打工,有时候还怕老板炒鱿鱼把你炒了,工...
佛陀在舍卫国弘法时,一天,佛在只园精舍外空地经行,婆罗门突逻阇心怀嗔恚,来到佛所,对着佛破口辱骂,并说种种毁...
一个念佛人必须要以此缘生无性之一念,念彼无性缘生之佛名耳。这个很关键,就是念佛的启动点这一念是怎么样呢?必须...【前言】 本光碟所提建言绝非针对任何道场或个人,纯系依据修行三十载所见所闻,就一般常见弊病,至诚恳切,慨陈管...做学问,虽然可为自己,但其并不是专为了自己;一般人,虽不专做学问,但其并不会得不到学问。 所以,凡是一个人,...
七种定名
【三藏法数】
[出翻译名义] 定即禅定也。禅有二种。一者世间禅。二者出世间禅。而定名不出此七种也。(世间禅者。即色界四禅。无色界四无识定等也。出世间禅者。即八背舍。八胜处等也。)一三摩呬多梵语三摩呬多。华言等引。远离沉掉曰等。发生功德曰引。谓能修此定。则离诸烦恼。而引发胜妙功德也。(沉即昏沉。掉即掉举。谓动也。)二三摩地梵语三摩地。华言等持。又云正心行处。谓众生心行。从无始来。常曲不直。能修此定。心则端直。安住一境而不动也。三三摩钵底梵语三摩钵底。华言等至。
上篇:七辩 | 下篇:七方便 |
迦鸠驶,梵语 kāksi 之音译。意译为香或香料。又作迦鸠树。属豆科金雀儿植物之一种,学名 Cytisus Cajan。为佛经中...
小止观
笠
还山录
洒净
一箭道
伅真
本书
四智
主宰
室利靺瑳
十种教体
【大藏经】瑜伽师地论(100卷)
【大藏经】【注音版】朝时课诵
【大藏经】【注音版】华严经普贤行愿品

礼拜观音菩萨,可以得到不思议加持力

昼可不食、夜可不眠,功课不可不做
净土法门的修持方法

【推荐】为什么这个社会这么不平等

谤骂世尊的婆罗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