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三藏法数 > 正文
梵名 Yajadatta。又作延若达多、耶若达多。意译作祠授,因祭祠天而乞得之意。据大佛顶首楞严经卷四载,室罗城中演若...(本生)佛往昔修菩萨行,成满忍辱行时之名。又云:羼提比丘。贤愚经名羼提波梨。智度论十四曰:行者常行慈心,虽有...(术语)又曰元明。本觉之体清净,有大智慧光明,故曰元明。楞严经一曰:由诸众生遗此本明,虽终日行而不自觉,枉入...阿毗达磨集论四云:业差别有三种: 一、顺现法受业 若业于现法中,异熟成熟。谓从慈定起已,于彼造作,若损若...是显示俗谛常住的话,为台家之眼目。法华经说:是法住法位,世间相常住。法位者,真如也,住于真如者,谓十界三千之...指修禅定,远离妄念、妄想,而于诸境无碍自在,亦即自念、想之执着中解脱,称为无念无想。“念”之定义,于俱舍论卷...因明用语。就一名相而言,其所指事物之全体,或联系多种名相而总说之,称为全分;指一名相之部分,或指多种名相中之...舍财宝等外物。即以慈悲而无贪吝之心,布施王位、福乐、财宝等身外之物予有德或贫困之人。此属菩萨所修习十种施舍行...(职位)元至元初,立总制院,而领以国师。掌释教僧徒及吐蕃之境而隶治之。二十五年,因唐制吐蕃来朝,见于宣政殿之...(术语)人寿渐减,至十岁,为减劫之极。...【一分修作意】 p0008 瑜伽十一卷十六页云:一分修作意者:谓由此故;于奢摩他,毗钵舍那,随修一分。...无量义经序 萧齐荆州隐士刘虬作 无量义经者,取其无相一灋,广生众教,含义不赀,故曰无量。 夫三界群生,随业而转;...金光明最胜王经...大悲咒修持仪轨...
过去有一个高僧证得了神通,有一次出门,在禅定中看到了三件怪事。 一个农夫在耕地,犁地的那头牛是他的父亲。前几...
曾经有位修行者,去参学一个很有名的道场。那里住着很有名的大德。但是过了几天,人们所说的大德,在他的眼中,觉得...
多少人自以为是,说心净则国土净,当下就是净土啊,何必去十万亿之遥的另外一个净土?你不净心,跑到极乐世界干什么...
【原文】 人能痛念生死事大,觑破一切世情,若顺若逆,总虚妄不实,过眼便是空花。独一念持戒礼忏笃信三宝之心,生...修行净土法门,宜专精。善导大师提出专修的五种正行: 一心专门读诵净土经典; 一心观想忆念阿弥陀佛及西方极乐世界...
来示云,时当末法,彼邪见魔党,往往身泰体健。而正信之士,反致多病多恼。岂非定业使然,有令人太息不置等语。森殊...我要呼吁大家一个度众生最好的方法,就是每一位佛教徒家门外要竖立一个招牌------一面是「南无阿弥陀佛」,另一面是...
未来和现在的众生在他所住的地方,在南方清洁之地。南方是指光明的地方,就是清洁的地方。如果有众生作龛,作菩萨的...
法华七喻
【三藏法数】
[出法华文句] 一火宅喻火譬众生五浊等苦。宅譬三界。谓三界众生为五浊八苦之所煎逼而不得安隐。犹大宅被火所烧而不能安居。故以火宅为喻也。(五浊者。劫浊。见浊。烦恼浊。众生浊。命浊也。三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八苦者。生苦。老苦。病苦。死苦。爱别离苦。怨憎会苦。求不得苦。五阴盛苦也。)二穷子喻谓二乘之人。无大乘功德法财之所庄严。犹贫穷之子。缺乏衣食之资以活身命。故以穷子为喻也。(二乘者。声闻乘。缘觉乘也。大乘功德法财者。即六度万行也。)三药草喻
上篇:七种立题 | 下篇:大乘七种大义 |
梵名 Sajyuktāgama,巴利名 Sajyutta-nikāya。音译作散瑜乞怛迦阿甘。凡五十卷。刘宋求那跋陀罗译。收于大正藏第...
演若达多
羼提仙人
本明
三业四业
世间相常住
无念无想
全分一分
外舍
宣政院
十岁减劫
一分修作意
【大藏经】无量义经
【大藏经】【注音版】金光明最胜王经
【大藏经】【注音版】大悲咒修持仪轨

在禅定中看到的三件怪事

心要与法相应

心净则国土净,为何还要跑到极乐世界

若顺若逆,总虚妄不实
大安法师:净土法门的专修

因果复杂,肉眼凡夫不能明了
佛号招牌度众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