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三藏法数 > 正文
(杂语)我执与烦恼障,又法执与所知障也。...【三恶行与十不善业道相摄】 p0224 发智论十一卷一页云:三恶行,十不善业道,为三摄十,十摄三耶?答:三摄十;非...【永断一切烦恼】 p0495 瑜伽八十八卷三页云:又有三漏。三漏为先,而有欲害。欲害为先,而有寻思热恼。寻思热恼为...即修行佛道之助缘,指衣食住等。又作资道之缘。据统略净住子净行法门(广弘明集卷二十七)所述十种惭愧门中之第七惭...(术语)不定地法之一。使心闇昧之精神作用也。意识惛熟,谓为睡。五识闇冥而不恸,谓为眠。心所之一。属于烦恼。于...(名数)一害自身。二为智者所呵。三恶名流布。四临终生悔。五死堕恶道。见四分律五十九。...子题:信邪、邪业、生死际、无至处、涅槃际 行事钞·导俗化方篇:“忏悔法。以信邪来久,妄造非法,今创归投,必翻...果上的功德圆满。心地观经说:因圆果满成正觉。...(术语)珍宝之方域。谓诸佛净土也。天台观经序曰:虽广示珍域而宗归安养。...1、指顺流十心,即无明昏暗、外加恶友、善不随从、三业造恶、恶心遍布、恶心相续、覆讳过失、不畏恶道、无惭无愧、...(譬喻)兔马象也。三兽渡河,兔足在水上,以譬声闻之悟道最浅。马足在水中,以譬缘觉之悟道稍深。象足到水底,以譬...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祗陀园给孤独精舍。时已深夜,有一天神殊胜光明遍照园中,来至佛所,恭敬礼拜,站立一旁,...我闻如是:一时佛在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诸漏已尽,神通明达。诸众圣其名曰:尊者阿难,...佛说无量清净平等觉经卷第一 佛在王舍国灵鹫山中,与大弟子众千二百五十人、菩萨七十二那术、比丘尼五百人、清信士七...(第一日)念佛的利益 念佛,乃种植善根福德因缘,其功德不可思议。今天能来念佛,这本身就说明了在座的诸位己具有...
一个人经历的越多,他会思考的越多。越是优秀越是努力,这一现象的根因在于,优秀的人总能看到比自己更好的,而平庸...
善男子若未来世诸众生等欲求度脱生老病死始学发心修习禅定无相智慧者应当先观宿世所作恶业多少及以轻重若恶业多厚者...第一天 山溪日夜流声静 佛号法水涤尘心 一、皇天不负苦心人 我们灵岩山寺打佛七,从第一周年到第二周年这样的每月...
净土缘起的第六大缘起,就是染土本空。为什么要说净土真实呢,因为我们娑婆世界,本来也是不实在的。 在《大智度论...在深圳仙湖弘法寺的方丈室里,每天都有不少信众前来结缘。方丈目光淡定,声音洪亮,常与周围的人谈笑风生,方丈室不...
修道,那就是像一个人披上盔甲,上战场,一人和万人去作战啊,是要有一种慷慨,像荆轲去刺秦皇这样的一个风萧萧兮易...有一个国家国境邻海,海中龙王时常兴云作雨,致令水患时闻。须竭长者为消灾祈福,恭请释迦牟尼佛至国内应供。龙王虽...
六法师
【三藏法数】
[出大智度论] 法华文句云。法者轨则也。师者训匠也。谓师于妙法自行成就。又能以妙法训导于他。故称法师。一信力故受信。信向也。受。领纳也。谓以信向之力。听闻正法。乃至一句一偈。领纳在心。故名信力故受。二念力故持念。忆念也。持。执持也。谓所闻之法。由忆念之力。执持不失。故名念力故持。三看文为读谓目视经卷之文。以口习宣演。故名看文为读。四不忘为诵谓习读既熟。不假看文。自然成诵。无有忘。故名不忘为诵。五宣传为说宣。扬也。传。转也。谓自己所得之法。展
上篇:六种阿罗汉 | 下篇:六和敬 |
(书名)佛说立世阿毗昙论。说国土日月等事,即佛教之宇宙观也。有二十五品。陈真谛译,十卷。...
执障
三恶行与十不善业道相摄
永断一切烦恼
资缘
睡眠
犯戒五过
三归忏悔法
果满
珍域
十心
三兽
【大藏经】吉祥经
【大藏经】佛说无量寿佛名号利益大事因缘经
【大藏经】佛说无量清净平等觉经
正如法师《念佛以求生西方为究竟》

越努力就越幸运

修行前应当先修忏悔之法
妙莲老和尚《妙莲老和尚佛七中开示二》

就是为了这最有意义的一喊
105岁方丈的一天:身体硬朗,关心时政大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