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三藏法数 > 正文
指藉禅定之力可透见障外之色,照了诸法。即不依肉眼,亦不依天眼,由定力之故,能照见他方佛国诸佛及佛土之庄严,或...【三种寂止】 p0178 瑜伽七十卷一页云:复有三种寂止。一、身寂止。二、语寂止。三、意寂止。...(杂语)谓日日不间断,相续勤修也。如不断读经,不断念佛等。...即读经时,不举诵经文之题号,而直接举诵经之本文。此外,于葬礼时,维那不举唱启请文,而直接举唱“南无萨怛他”,...【三受分三】 p0185 成唯识论五卷十四页云:或各分三。谓见所断。修所断,非所断。又学,无学,非二,为三。...(杂语)Vatsa,译曰子。婆薮槃豆传曰:跋婆译为子,亦曰儿。此名通人畜,如牛子亦名跋婆。婆字宜作娑字。...愿求欲望。又作欲乐。其义有二:(一)指闻法修行方面之乐欲,即于一切智及诸法藏,生志求不怠、欲乐无厌之心。法华经...为梵网经所说之大乘菩萨戒;系相对于“十重戒”而立之四十八种轻戒。略称四十八轻。为道俗七众所共同受持。轻戒,指...(人名)Akṣapāda,因明派之开祖。...(人名)梵名婆毗吠伽Bhavaviveka,译曰清辩。为佛灭后一千一百年顷,与护法菩萨同时之论师,承龙树中观之宗旨,作...即指五念门。五念门者,乃净土论所说,念阿弥陀佛五种之门。门,为入出之义,以前四念为入于安乐净土之门所得之功德...百喻经卷第一 尊者僧伽斯那撰 萧齐天竺三藏求那毘地译 愚人食盐喻 愚人集牛乳喻 以梨打破头喻 妇诈语称死喻 渴见...(龙藏本)...僧伽吒经...问: 在这个斗诤的世界里,如果太善良是会被欺负的。我们不可能百依百顺,不管是怎么样都会自我保护。怎样算是恒顺...
《梵网经菩萨戒》谈到一个重要的事情,就是菩萨戒的核心精神。 菩萨戒含摄着声闻戒核心精神,核心精神就是孝,孝名...智者大师 智者大师相传为释迦牟尼佛乘愿再来,随陈时代,大师见临海渔民捕鱼杀生,大起慈悲,以衬施买临海渔沪一所...
都言净土唯心是,十万余程是外求。 这是拨正一种观点,而且在省庵大师那个时代还是很普遍的一个观点。所以就叫都言...
问: 请问法师,米面生了虫,怎么办?扔了浪费,吃了算不算杀生?不得已的情况下杀了生怎么办? 大安法师答: 如果...有一位刚学佛不久的信徒,在《劝发菩提心文》上看到金刚非坚,愿力最坚这句话时,不懂其意,就跑去请示无相禅师,无...
《佛说四十二章经》云:辞亲出家,识心达本,解无为法,名曰沙门。 沙门即通常所说的出家人,这一句经文对出家人的...最近好几个居士都问我同样的一个问题:皈依之前,生意也还顺手,身体也还可以,为什么皈依之后,生意也下滑了,身体...
六聚戒名义
【三藏法数】
[出翻译名义] 聚者集也。由众生罪有重轻。故佛制诸戒。结罪不一。因随其重轻。集分六类。故云六聚也。一波罗夷梵语波罗夷。华言弃。谓犯此罪者。永弃于佛法之外也。又云极恶。释义有三。一者由犯此戒。道果无分。二者不与僧中共住。三者舍此身已。当堕地狱。故名极恶。二僧伽婆尸沙梵语僧伽婆尸沙。华言僧残。谓犯此罪者。如人被他所残。命虽未尽。形已残废。小有可救之理。僧为作法除此之罪。故名僧残。三偷兰遮梵语偷兰。善见律云。偷兰名大。遮是华言。谓遮障善道。此华梵
上篇:六神通 | 下篇:六种性 |
禅宗公案名。为盘山宝积提撕学人之垂语。景德传灯录卷七盘山宝积章(大五一·二五三中):“禅德!且须自看,无人替...
心眼
三种寂止
不断
平举
三受分三
拔婆
乐欲
四十八轻戒
目足仙
清辩
入出功德
【大藏经】百喻经
【大藏经】【注音版】佛说四十二章经
【大藏经】【注音版】僧伽吒经
太善良会被欺负,该怎么办

菩萨戒的核心精神
【推荐】历代祖师大德放生开示

都言净土唯心是,十万余程是外求

米面生了虫,应该怎么办
学佛之本,立愿为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