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三藏法数 > 正文
梵名 Subinda。为十六大阿罗汉中之第四位。与七百位罗汉眷属共住于北俱卢洲,护持正法,饶益有情。或即指增一阿含...【无贪法迹】 p1061 集异门论七卷六页云:云何无贪法迹?答:无贪者,谓于欲境,诸不贪不等贪;广说乃至非贪类,非...(术语)梵字之摩多与体文各别,未成全字,谓之半字,摩多体文相合而完成全字,谓之满字。涅槃经以此半满二字譬小乘...亦名:亡人物囊带轻重、亡僧物囊带轻重、亡五众物囊带轻重、囊带轻重 子题:盛衣袋、连袋 行事钞·二衣总别篇:“ ...属日本真言宗智山派。别称宝生院、大须观音。位于名古屋。能信初建于中岛郡,师广泛收集内外书籍,后奉德川家康之命...(一)指为妨害释尊弘教所做之诽谤事迹。最有名者为提婆达多,彼原系佛陀之堂弟,后出家为佛弟子;至晚年,欲排挤佛而...(术语)具名拓斗提舍,梵音Caturdeśa,译曰四方。谓四方之僧为招提僧,四方僧之施物为招提僧物,四方僧之住处为招...1、(喻)觉性深广如海。 2、佛教以觉悟为宗,故称誉佛教的教义深广犹如大海。...【无漏智】 p1050 大毗婆沙论九十七卷十三页云:云何无漏智?答:除无漏忍,余无漏慧。此复是何?谓学无学八智。...子题:一拘卢舍、拘卢舍 行事钞·结界方法篇:“萨婆多云,尼结界者,唯得方一拘卢舍也。必有难缘,可用僧祇三由旬...【摩罗伽隶】 此云码瑙,此宝色如马之脑,因以为名。赤白色,琢成器,有文如缠丝焉。梵名谟萨罗揭婆。谟萨罗,...礼佛大忏悔文...尊者大目揵连,从佛在耆闍崛山中,游行恒水边,见诸饿鬼甚多,受罪不同。见尊者目连,皆起敬心,来问因缘。 一鬼问言...曼殊室利菩萨十大愿王...
佛陀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弘法之时,一日,对比丘众开示:过去圣王在治理国家时,若成就七种法,便不会被怨家、盗贼...在《阿阇世王授决经》中,记载一段贫女布施一灯,得佛授记的故事。 有一天,佛陀在罗阅只国耆阇崛山。当时,阿阇世...
智仙,俗姓李,仙居人(浙江永安县)。从小就不好乐于世俗的生活。出家后,游学到天竺寺,在首座和尚明义法师座下悟...
【解脱宝所依。福海具精进。悲意乐聪敏。救苦诸有情。】 把解脱形容得像宝一样,地藏菩萨是一切解脱宝所依赖的。地...问: 弟子吃全素已经好几年了,但还是喜欢肉的味道,有时还流口水,如何才能突破这层障碍?又弟子身体很差,很消瘦...问: 怎么忆佛? 大安法师答: 忆是回忆,忆念的意思。这是吾人心识内具的能力。我们见闻觉知某个景物,这个景物便...
【经典介绍】 《增一阿含经》,东晋僧伽提婆译,51卷。因经文按法数顺序相次编纂而得名。此经主要记述佛陀及其弟子...
1、皈依三宝的意义:学佛必从受三皈 依起,三皈依是皈依佛、法、僧。受了三皈依,才算是佛教徒。虽研习佛教,若不皈...
六垢法
【三藏法数】
[出华严孔目并显宗论] 垢。秽也。谓此六法。皆能秽污真心。故名为垢。一诳诳。虚妄也。谓以不实之言。欺己欺人也。二谄谄佞也。谓以巧言取悦于人。使其亲于己也三憍憍慢也。谓重己轻人而无谦让之德也。四恼恼。侵挠也。谓其无利乐之行。常怀侵挠之心。使人不安其所也。五恨恨。怨恨也。谓有一言忤意。即起嗔忿之心。常怀怨恨也。六害害。伤害也。谓无慈悯之心。而行惨毒之行。伤害于物也。
上篇:父六亲 | 下篇:三十六物 |
行事钞·序:“[慧]光律师,两度出疏。”资持记释云:“慧光,自[慧]光至[道]晖,皆北齐人。光依[道]覆学,...
苏频陀
无贪法迹
满字
亡物囊袋轻重
真福寺
谤佛
招提
觉海
无漏智
尼大界量
摩罗伽隶
【大藏经】【注音版】礼佛大忏悔文
【大藏经】饿鬼报应经
【大藏经】【注音版】曼殊室利菩萨十大愿王

若能成就此七法,魔王便无法乘虚侵扰
贫女一灯福报无尽

一生所系惟念西方,佛声浩瀚仙乐满耳

资生资具,地藏菩萨可以满足你的愿
吃素后身体消瘦,是否能吃点荤的
怎样忆佛

承事礼佛能得五种功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