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三藏法数 > 正文
【劫比罗】 p0705 唯识述记四卷十九页云:谓有外道、名劫比罗。古云迦毗罗,讹也。此云黄赤。鬓发面色,并黄赤...(术语)对悲门之称,是为一双之法。门者差别之义。诸佛万德,可差别为此二者。一切自利之德为智门,一切利他之德为...智解如目,修行如足。意谓修行一定要解行并重。...指九种由欲界往色界而般涅槃之不还果圣者。即于中般、生般、上流般等三种般各分三种,而成九种不还。九者即:(一)速...【善知心灭】 p1143 瑜伽七十七卷十八页云:云何善知心减?谓如实知彼所对治相及麁重所杂染心,彼衰退时,彼损减时...行事钞·通辨羯磨篇:“就中加三法料简:一、增减;二、通塞;三、是非。初中,若事轻小,无有缘起,则无乞辞。又不...(术语)又曰入寂。归于寂灭入于寂灭之义。示证果人死之词。寂灭为涅槃之译语,原为生死共灭之义。惟今偏于生之一边...与天台宗山外派之“真心观”相对。乃宋代天台宗四明知礼(属山家派)所盛倡之观心法。谓于一心三观、一念三千中,所...位于河北蓟县西门内,距北平东方约九十公里。寺不知创自何代,有一座上下两级,东西五间,南北八架之观音阁,于辽圣...(寺名)Mahābodhisamghārāma,译曰大觉寺。在摩竭陀国菩提树园之北门外。锡兰王所建。西域记八曰:菩提树北门外...【多诸思择】 p0623 瑜伽二十卷二十二页云:云何名为多诸思择?谓胜善慧,名为思择。由此慧故;于昼夜分自己所...根据弘化社《地藏菩萨本愿经》流通本印本校对注音。...雨宝陀罗尼...昔汉孝明皇帝夜梦见神人,身体有金色,项有日光,飞在殿前,意中欣然,甚悦之。明日问群臣:「此为何神也?」 有通人...
江西电视台一套有一档栏目叫《传奇故事》,这是一个以全国各地具有传奇色彩的新闻事实做素材进行深加工的专题节目,...
偷盗戒以盗常住物及僧众物之罪极重,应堕地狱。《方等经》华聚菩萨说:五逆四重,我亦能救,盗僧物者,我不能救。大...在印度餐馆中,每三位食客中就有一位素食者。素食者不仅有健康上的考虑,还有着深刻的宗教思考。素食者经常说,你就...
世相无常,诚可叹悼 相见以来,忽然已经有六年了。不但岁月更替,就是朝代也出现了更替。世相无常,实在可叹可伤。...
大凡修净土法门的人,最忌讳的是夹杂。我们在《无量寿经》知道,三辈往生共有的条件是:发菩提心,一向专念阿弥陀佛...一、人间佛教思想的历史沿革 (一)释迦佛的应化示现是人间佛教的一种典型 释迦佛下天、托胎、出生、出家、降魔、成...人在年轻的时候,总是满怀理想壮志,期待自己的人生要有大格局、大视野,还要发大愿,实践人生的价值。但是到了中年...朝暮于佛前礼拜持诵,随自身闲忙,立一课程。此外,则行,住,坐,卧,及做不用心的事,均好念。睡时当默念,不宜出...
内五法
【三藏法数】
[出难提释经] 经云。佛于俱舍犁国坐夏将竟。难提以久不见佛。特往瞻礼。佛告难提云。汝若见我。若不见我。常当行内五法。然此五法。亦名内五事。皆称内者。以此五法。皆从心发故也。一舍不信意谓佛弟子当于如来之法。常存正信之意。则无量法门。皆可从此而入。所谓信者。道之源。功德之母也。设有不信之意。悉当除去。是为舍不信意。二舍不净行谓佛弟子当受持如来戒法。常令三业清净。则一切烦恼不能染污。设有不净之行。悉当除去。是为舍不净行。(三业者。身业。口业。意业
上篇:礼拜五功德 | 下篇:五种善根发相 |
【幻等八喻】 p0388 摄论二卷十页云:复次何缘如经所说于依他起自性,说幻等喻?于依他起自性,为除他虚妄疑故。他...
劫比罗
智门
智目行足
九种不还
善知心灭
羯磨增减
归寂
妄心观
独乐寺
摩诃菩提僧伽蓝
多诸思择
【大藏经】【注音版】地藏菩萨本愿经
【大藏经】【注音版】雨宝陀罗尼
【大藏经】佛说四十二章经

【推荐】布施他人骨髓,自己女儿得救

偷盗寺院常住僧人之物果报极重
印度人的素食观

境遇不好,应当退一步来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