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三藏法数 > 正文
无余者,谓无余事灭。...【佛地】 p0653 瑜伽七十八卷四页云:永断最极微细烦恼及所知障;无着无碍,于一切种所知境界,现正等觉。故第...【遍计所起色】 p1124 杂集论一卷八页云:遍计所起色者:谓影像色。...又作夏竟、夏满、夏解。自印度以来,僧团于每年雨季时举行夏安居;而于雨季停止后,安居亦结束,称为解夏,意指解除...(术语)巳时。即今之午前十时也。说文曰:日在巳曰禺中。天台取华严经日出三照之文,配于五时教以第四之般若时定为...(经名)一卷,西晋竺法护译,佛为大迦叶说制心之法。...把脚放在腿上的坐法。有全跏和半跏两种,全跏是两足放在两腿上,半跏是左足或右足放在另一方的腿上。经上所说的结跏...(术语)旧译之根,新译云情,有眼等之六名为六情,无有第七情,因此喻无法为第七情,第十三入,第十九界等。维摩经...【分段生死】 二种生死之一,指三界众生之生死。为‘变易生死’的对称。依唯识家说,分段生死是以有漏善恶业为亲因...(杂语)无滋味也。禅家之公案如铁橛,谓之没滋味。无尽灯论上曰:又有一般,往往以古人公案生容易见。一齐见之曰:...心所名,乃面对某种特殊对象才出现的心所,与遍行心所的性质恰相反,亦可说是一些特殊的心理状态,故名别境。有五种...佛在舍卫国祇洹阿难邠坻阿蓝。时佛伤哀诸所有生死之类故,结出谶微,分别善恶,都有五道人作善恶有多少,瞋恚有薄厚...(弘化社32分本)...佛说盂兰盆经...
是心作佛,是心是佛,那是心作地狱,是心是地狱。有幸今得人身,已忘了过去曾受的地狱之苦。但是回想那嗔恨别人的十...1、忏悔自己过去所造的恶业。 2、从今以后,决心永远不再杀害或虐待动物,并且改掉好斗争的习气。 3、发大慈悲心,...
佛光禅师在参禅的生活中,经常忘记自己。一些从各方前来参学的禅者,要求拜见禅师,面请教益,侍者通报时说,某位学...(一)净土的定义: 净土的意思就是佛、菩萨等圣人所住的国土。是佛的功德所成的世界,也可能是佛的愿力所成的世界...二战期间,一支部队在森林中与敌军相遇,发生激战,最后两名战士与部队失去了联系。他们之所以在激战中还能互相照顾...古语道:生死事大,无常迅速。故凡我弟子,均应以戒为师,真为生死,发菩提心,以菩萨行为己任,以弘法利生、利乐有...
我们这个世间会感觉到坏苦,就是你在快乐的时候它也是要变化的,它不能长久的,它会乐极生悲的。 你在做大官的时候...尔时,地藏菩萨摩诃萨白佛言:世尊!我观是阎浮众生,举心动念无非是罪,脱获善利,多退初心,若遇恶缘念念增益。《...
刘虬五教
【三藏法数】
[出华严经疏] 齐朝隐士刘虬。以如来所说一代圣教。始自成道。终至涅槃。亦约其渐顿浅深次第。立为五教。故名刘虬五教。(梵语涅槃。华言灭度。)一人天教谓如来始初成道。先为提谓长者说人天戒善。乃是因缘果报实有之法。是名人天教。二有相教谓如来说阿含经时。广制众戒。皆是因果实有之法。小乘之人持之而得道果。是名有相教。三无相教谓如来说四阿含经后。谈般若空慧法门。空诸有相。为令小乘之人解空得道。是名无相教。(四阿含者。长阿含。中阿含。增壹阿含。杂阿含也。)四
上篇:波颇五教 | 下篇:不分教五意 |
三种清净的肉,即 一、不见,我眼不见它被杀时的情景; 二、不闻,我耳不听它被杀时哀叫的声音; 三、...
无余
佛地
遍计所起色
解夏
禺中
大迦叶本经
跏坐
第七情
分段生死
没滋味
别境
【大藏经】佛说分别善恶所起经
【大藏经】【注音版】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大藏经】【注音版】佛说盂兰盆经

恨了邻居十年,我收获了什么
改短命为长寿的方法

谁是禅师
圣严法师《什么是净土》
宽容的最高境界
永惺长老《告弟子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