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三藏法数 > 正文
(物名)欲使永知死人之功绩,以其事迹或赞辞等刻于石等,建之于众人共见之处者。...无相行菩萨者,谓住远行地中所有菩萨,由此菩萨若作功用乃至随其欲乐,能令诸相不现行故。...【佛陀】 p0654 瑜伽八十三卷十九页云:言佛陀者:谓毕竟断一切烦恼,并诸习气,现等正觉,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遍趣行智力】 p1124 瑜伽十九卷十九页云:若卽如是诸趣入门随顺正行,如贪行者,修不净观,如声闻地已广宣说;当...(术语)妄分别之心也。菩提心论曰:妄心若起,知而勿随。妄若息时,心源空寂。起信论曰:一切众生,以有妄心,念念...解夏之日,僧赠檀越之物。此日,诸比丘取生茆拟如来成道时之吉祥草,坐于此上而行解夏之法,故分赠此吉祥草,取其分...(术语)南山律宗之意,佛之制戒,有深防与限分之二。制戒本为止业因。业因必由三毒。凡夫未能了心性,卒然制之甚难...凡夫不了解一切事物都是由阿赖耶识中的种子转化而成的,以为实有外境,于是对之生起种种的执著,谓之遍计所执,为三...(术语)阿赖耶识之异名。大乘所说八识中自末数本居于第八为诸识之根本。...【内因外缘】 凡能直接产生结果的内在原因,称为内因;能间接助长结果形成的外在原因,称为外缘。故内因外缘又称作...各别的誓愿。如四弘誓愿是诸佛菩萨的通愿,叫做总愿,如阿弥陀佛的四十八愿和药师佛的十二愿,即是别愿。...维摩诘所说经(一名不可思议解脱上卷) 佛国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毘耶离菴罗树园,与大比丘众八千人俱,菩萨三万...晚课蒙山施食仪...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菩萨的律仪戒跟声闻戒也有所不同,我们说明一下。这个律仪戒,你菩萨犯到,严重的话是会失戒体的。所以你刚开始修行...有位居士写信给印光大师,他提出猛兽、毒蛇、蝗虫之类都是害虫,危害这些虫可以说是为民除害。大师针对此言论,进行...要提升人的质量,首先要从心理的环保、心理的建设,以及精神生活上来提升和养成,只有心理先健全了,人格才能健全。...广义的生活健康,除了无病之外,还有正常、和谐的内涵。在家居士的健康生活,应当远离杀、盗、邪淫、妄语、酗酒等不...
时至今日,社会各种问题不断的发生,由于很多人对生命价值与意义的迷失,故而动辄产生「轻生」的念头,「自杀」已成...
妙色呢,佛所示现的妙色身。为什么加个妙?这是化的,不是真实的;而在化上显真实,真实又不离开他这化相的,这就叫...问: 虽知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在生活中如何智慧觉照?如何觉照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 大安法师答: 这...问: 清珠投于浊水,浊水不得不清。佛号投于乱心,乱心不得不佛与口念弥陀心散乱,喊破喉咙也枉然,请问法师如何正...
不分教五意
【三藏法数】
[出华严经疏] 不分教五意者。唐清凉国师。推原佛教。有此五种意也。一理本一味殊途同归谓佛所说诸法。理本无二。随机异解。故有殊途。机见虽殊。终归一实。故不分也。二一音普应一雨普滋谓佛一音说法。平等普应。大小机器。皆得利益。如大地草木。一雨普滋。故不分也。三原佛本意为一事故谓佛本为大事因缘出现于世。开示众生。咸得作佛。法华经云。我此九部法。随顺众生说。入大乘为本。佛意如斯。故不分也。(九部者。一契经。二重颂。三讽颂。四因缘。五本事。六本生。七希
上篇:刘虬五教 | 下篇:大乘五位 |
又名三念处,佛大慈大悲,为了摄化众生,时常安住在三种之念中。 第一念住是众生信佛佛也不生欢喜心,而恒常不...
碑
无相行菩萨
佛陀
遍趣行智力
妄心
解夏草
限分
遍计所执性
第八识
内因外缘
别愿
【大藏经】维摩诘所说经
【大藏经】【注音版】晚课蒙山施食仪
【大藏经】【注音版】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悭惜财法戒」这个戒很重要
印光大师开示害虫是非该杀
圣严法师《以四种环保提升人的质量》
在家居士健康的生活

认清生命的意义与自杀的真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