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三藏法数 > 正文
全一卷。又作通玄问答集。青州一辩法嗣宋代僧通玄圆通问,万松行秀答,理宗淳祐四年(1244)刊行。收于卍续藏第一一...【三事和合得入母胎】 p0218 大毗婆沙论七十卷九页云:世尊经中,作如是说:三事和合,得入母胎。父母俱有染心和合...(异类)八部众之能护持佛法拥护国土者。无量寿经下曰:福德尽灭,诸善鬼神各共离之。...指佛陀之荼毗。荼毗,为火葬之意。佛陀之荼毗以旃檀为薪,燃之成烟,故以“旃檀烟”为佛陀荼毗之代称。 p4120...(杂语)寺中如法,三宝清净,则供养于此者,可得无量之福果,是为良福田。若寺中非法聚会,众僧不如法,则不生福利...(仪式)九条锡杖中之前三条,略用之法也。...(譬喻)以金鸡譬初祖达磨之谶语。传灯录六(江西马祖章)曰:西天般若多罗,记达磨云:震旦虽阔无别路,要假侄孙脚...(一)诸佛之别名。以诸佛亲证诸法空性,寂静无碍,圣果无匹而称空王。依圆觉经载,佛为万法之王,故称空王。[诸经要...【无常】 无常指世间事物的生灭迁流,变化无常。自有情而言,就是死。《大乘广五蕴论》曰:‘云何无常,谓彼诸行相...为“次第证”之对称。又作超证、超果。声闻乘有四果,从初果顺次证阿罗汉果,称为次第证;超越前果而直接证入后果,...为梵语文法中之特殊术语。言声,梵语 vacana。在梵语文法上,为区别名词、代名词、形容词、数词等词类各有三种之别...在家菩萨戒本(六重二十八轻读诵仪轨) 香赞 炉香乍热。法界蒙薰。诸佛海会悉遥闻。随处结祥云。诚意方殷。诸佛现全...悲华经卷第一 转法轮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耆闍崛山,与大比丘僧六万二千人俱,皆阿罗汉,诸漏已尽,无复...佛说三十五佛名礼忏文...
为什么念佛要兼修禅观?就是为了改变你的心态!因为你用攀缘心念阿弥陀佛,所有的佛号都变成一种攀缘的力量。 为什...第六意识在受用外境时,包括了受用跟想像,也就是受用果报以及产生很多善恶的想像。 我们这一念心,可能会随顺妄想...
能得到十方诸佛的护念不是一个简单的事情哪。我们每个人修行都希望有一个加持力有一个护念哪,但殊不知你在这样的一...
原文: 若如来灭后,后五百岁中,若有女人,闻是经典,如说修行,于此命终,即往安乐世界。阿弥陀佛,大菩萨众,围...
为了修行自律和传教度人,佛陀根据当时的环境和修行的需要,制定了许多相应的戒律和生活制度。佛教僧团在饮食方面,...问: 师父慈悲!请问一下,我们在日常生活行住坐卧当中,譬如说开车、做饭这种时候,面对因缘的时候,我们是提起佛...
一年又过去了,我们与父母的年龄都在增长。人到晚年易有孤独感,这时我们一声亲切的问候就能为长辈带来一阵温暖。春...一个青年为着情感离别的苦痛来向我倾诉,气息哀怨,令人动容。等他说完,我说:人生里有离别是好事呀!他茫然的望着...
五受
【三藏法数】
[出析玄记] 受者领纳也。谓六根之识。领受六尘之境也。(六根者。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意根也。六尘者。色尘。声尘。香尘。味尘。触尘。法尘也。)一忧受谓心于违情之境。而受煎逼之忧。是名忧受。二喜受谓心于顺情之境。而受忻悦之喜。是名喜受。三苦受谓身于违情之境。而受逼迫之苦。是名苦受。四乐受谓身于顺情之境。而受安逸之乐。是名乐受。五舍受谓心于不违不顺之境。而受无苦无乐无憎无爱之舍。是名舍受。
上篇:色蕴有五种相 | 下篇:五根 |
(术语)八苦之一,求物而不能得之苦也。涅槃经十二曰:何等名为求不得苦?求不得苦,复有二种:一者所悕望处,求不...
通玄百问
三事和合得入母胎
善鬼神
旃檀
蒺藜园
三条锡杖
金鸡
空王
无常
超越证
三言声
【大藏经】在家菩萨戒本
【大藏经】悲华经
【大藏经】【注音版】佛说三十五佛名礼忏文

念佛为什么要兼修禅观
净界法师:唯识学对于妄想的两种分类

念佛能得到十方诸佛的护念

闻行《法华经》,往生安养刹

僧人用斋时的观想和祝愿
开车做饭的时候,是提起佛号还是观照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