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三藏法数 > 正文
(杂语)谓不可寄附财物之四种人。老人者死期近,得财物反起执着。远处者,恐有急用。恶人者,见财物恐生贪夺之心。...【身受乐】 p0676 此第三静虑所有。瑜伽三十三卷十一页云:彼于尔时,住如是舍正念正知,亲近修习多修习故;令...【不受奉施金银等宝戒】 p0343 瑜伽四十一卷三页云:若诸菩萨、安住菩萨净戒律仪;他持种种生色可染末尼真珠琉璃等...我国南宗禅各派之总称。又作五派七流。即临济、沩仰、曹洞、云门、法眼等五家,加上出自临济之杨岐派、黄龙派,合称...亦名:四分得戒和尚不现前不得戒、十诵得戒和尚不现前得戒得罪 行事钞·诸部别行篇:“十诵,无和尚人,受戒得戒,...(界名)可欣求之境土。如贤圣之住处等是也。十不二门序曰:光尘忽变,欣界尤赊。...【胎生】 p0884 如四生中说。 二解 俱舍论八卷十一页云:云何胎生?谓有情类,生从胎藏,是名胎生。如象马...【无间殷重加行】 p1077 瑜伽八十九卷四页云:云何无间殷重加行?谓常所作,委悉所作,勤精进住。当知卽依止观加行...(术语)八识中之第七识也,名末那识。...(经名)佛说萨罗国经,一卷,失译人名。佛由祇园往彼国化王及国人。...【随顺教】 p1366 瑜伽二十八卷五页云:云何随顺教 ?谓所说教,无倒渐次。...佛说疗痔病经...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娑竭罗龙宫,与八千大比丘众、三万二千菩萨摩诃萨俱。 尔时世尊告龙王言:「一切众生心想异故,造...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俱,比丘五百及诸菩萨。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将来之世,当有比...
1.凡人皆有七种不净,因而对自身不必过于执着,有这样的认知,在修行的路上,可以消除诸多的障碍。七种不净是: 一...
诸佛与一切众生,唯是一心,更无别法。此心无始已来,不曾生、不曾灭、不青不黄、无形无相,不属有无、不计新旧、非...问: 总想去东林寺闭关,一直也没有去成。几年来经常看您讲的VCD,今天能在大佛寺看见您来讲经真是特别高兴。学生有...
四大菩萨之地藏菩萨...
佛陀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弘化之时,有一天对比丘们开示:若是牧牛人做了以下十一件事,牛群不仅得不到利益,也得不...
《华严》不动寂场,遍周法界,故云,体相如本无差别,无等无量悉周遍。此则如《大本》云,阿弥陀佛常在西方,而亦遍...佛陀为了教导弟子去除贪、瞋、痴等习气,制定僧团生活清规,衣食住行必须节俭、朴素。但僧众来自十方,每个人都有不...俗话说:好事多磨,成就一桩世间好事,尚且要费尽心力,突破重重困 难,何况是修行?修行路上,从凡夫到成佛,一个...
五性成佛
【三藏法数】
[出华严经疏] 一不定性半成佛不定性者。根性不定也。谓若近声闻。则习声闻法。若近缘觉。则习缘觉法。若近菩萨。则习菩萨道。习声闻觉之法者。沉滞小果。不乐度生。不求佛道。故不成佛。习菩萨利生之行者。取证菩提而得成佛。故名不定性半成佛。二无种性不成佛谓无有正信善根。拨无因果。不受化度。甘溺生死。不求解脱。故名无种性不成佛。三声闻性不成佛声闻者。闻佛声教而悟道之人也。谓声闻根性。惟习生灭四谛之法。而证真空涅槃之果。乐着空寂。怖畏生死。不能起行度生。
上篇:五种性 | 下篇:寄位五相 |
即以花寄于第四禅之五净天。盖第四禅以上无三灾之坏,以其无风灾,故花于此处便不枯萎。安乐集卷上(大四七·七中)...
四不寄附
身受乐
不受奉施金银等宝戒
五家七宗
受戒得戒和尚不现前得戒与否
欣界
胎生
无间殷重加行
七识
萨罗国经
随顺教
【大藏经】【注音版】佛说疗痔病经
【大藏经】佛说十善业道经
【大藏经】佛说当来变经

七难、七不净,四无常

诸佛与一切众生,唯是一心,更无别法
大安法师:临终昏沉,有人助念能否往生

【佛学漫画】四大菩萨之地藏菩萨

若能成就此法,于其中获益良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