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三藏法数 > 正文
七大之一。见大,为眼根之见性。色性周遍于法界,见性与之相同,亦周遍于法界,故称为见大。[首楞严经卷三、大明三...(譬喻)以众宝庄严之大白牛车也。以譬一乘之法。法华经譬喻品曰:以众宝物造诸大车。(中略)有大白牛,肥壮多力,...(术语)六行观之第五。观初禅之禅定不动为上妙,初禅之身,虽有形,而如镜中之像自在,忻妙因妙果也。大藏法数三十...(一)(662~725)唐代僧。为南山律宗道宣法系第四世。新定遂安(浙江)人。未出家前即信奉佛教,常不辞劳悴,四出求...【恶业道各由何根究竟】 p1159 俱舍论十六卷十页云:如先所说非诸业道一切皆由三根究竟;何根究竟?何业道耶?颂曰...【得常委】 p0994 瑜伽十八卷十一页云:若未离欲一切身分勤精进者、名得常委。...凡一二○卷。唐代李通玄撰。收于卍续藏第五册。本书为新译八十华严之注释书。内容开立十门以说明八十华严经之要义,...据毗卢遮那成道经载,有胜义、世俗二谛之修行,世俗谛修行乃依金、水、火、风四轮以为曼荼罗,即:(一)本尊为黄色,...(经名)佛说月光童子经,一卷,西晋竺法护译。与佛说德护长者经同本异译,稍略。其他,申日儿本经,佛说申日经同本...梵语 citta-carya。(一)心内之作用、活动、状态、变化。所谓“言语道断心行处灭”,即指既无法用语言表达,亦不能以...五种供养物。又作五供。密教修一座行法时,以五种供物供养本尊,即涂香、华鬘、烧香、饮食、灯明等。五供养加阏伽,...(印光大师校印本)...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四十 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 尔时,普贤菩萨摩诃萨称叹如来胜功德已,告诸菩萨及善财言:善...佛说弥勒下生经...净土往生法门的宗旨就是信愿行,我们一定要在信愿行三个字上下功夫。首先谈信,什么叫信?信的内涵很深广,在《华严...问: 我半生辛苦奋斗,为家人谋得一栖身之处,本该高兴才对,可是心里总有疑问,哪里是我们真正的家呢?请师父指点...问: 弟子听过一个公案,有位修行人一直在山上闭关修行,自认为到了一定境界修行成就了,于是准备下山,下山途中遇...
【原文】 游五台者曰文殊在,游峨嵋者曰普贤在,游普陀者曰观世音在。独不曰西方极乐世界有弥陀在乎?又不曰三大士...
有一天,佛陀行经一个村庄,一些前去找他的人对他说话很不客气,甚至口出秽言。 佛陀站在那里仔细地、 静静地听着,...
善护口业,不出恶言,可令我们内心保持清净无染。口说爱语,可以帮助我们摄化众生,广结善缘。一切众生,皆有我执,...
佛陀成道之后,严格持守戒律,广为度化有缘众生。在弘法过程中,即便受到恶人辱骂,佛陀也会忍辱无嗔。曾有一个恶人...修行不在其它,而在修心。如果要修心,就必须了解自己的念头。了解念头以后,才能够透过念头找到心性。找到心性以后...
五部律
【三藏法数】
[出翻译名义] 五部律者。即如来所说律藏也。而分为五者。世尊成道三十八年。真赴王舍城国王斋。食讫。令罗睺罗洗钵。因失手破为五片。是日有多比丘。皆白佛言。钵破五片。佛言。表我灭后优波毱多。果有五弟子。各执一见。遂分如来一大律藏为五部焉(梵语罗睺罗。华言覆障。梵语比丘。华言乞士。梵语毗尼。华言善治。即律藏也。梵语优波毱多。华言大护。又云近护。)一昙无德部(亦名昙摩毱多。)梵语昙无德。华言法密。密即隐覆之义。又云法藏。即四分律也。大集经云。我涅槃后。
上篇:五味 | 下篇:五摄论 |
【钵里萨罗伐拏】 此云滤水罗。会正记云:西方用上白[疊*毛],东夏宜将密绢。若是生绢,小虫直过,可取熟绢四尺...
见大
宝车
忻妙观
慧朗
恶业道各由何根究竟
得常委
华严经合论
曼荼罗四轮
月光童子经
心行
五供养
【大藏经】【注音版】佛说观无量寿佛经
【大藏经】普贤行愿品
【大藏经】【注音版】佛说弥勒下生经
信是世间最稀缺的资源
哪里是我们真正的家呢
对境炼心才是真修行

游名山不愿西方

不做别人嘴巴的奴隶

口说爱语可助我们摄化众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