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三藏法数 > 正文
(1072~1132)日本天台宗僧。尾张(爱知县)知多郡人。号光静房。幼聪敏,十二岁于比睿山出家,修学天台教观,十五...(菩萨)维摩经同闻众之一。经注曰:什曰:印者相也,手有出宝之相。亦曰:手中有宝印。又胎藏界地藏院之一尊。密号...(杂语)毗奈耶杂事曰:善和苾刍作吟讽声,赞诵经法,其音清亮,上彻梵天。...(452~535)南朝梁代僧。东阳乌伤(四川)人,俗姓娄。字德素。十二岁即遍礼塔庙,潜究经典。刘宋泰始四年(468)...【系属死】 p1445 瑜伽九十八卷二页云:系属死者:谓从欲界乃至有顶。此阿罗汉、乃能超度。...【贪着利养恭敬戒】 p0979 瑜伽四十一卷一页云:若诸菩萨、安住菩萨净戒律仪;有其大欲、而无喜足,于诸利养及以恭...凡二卷。日僧凝然撰。又称华严宗要。系叙述华严宗之宗要。内容分为教兴意致、辨释名字、出其体性、显示行相、观行状...明代佛教是从明太祖洪武元年(1368)至毅宗崇祯十七年(1644)前后二百七十六年间朱明一代的佛教。 明代政权建...(一)梵名 Maju。又作满濡、曼乳。译作妙。系曼殊室利(梵 Maju?rī)之略称。亦即维摩经所谓之文殊师利。曼殊室利,...(天名)梵名战捺罗,旃陀罗,战达罗Candra,又有苏摩Soma,苏摩提婆Somadeva,印度Indu,创夜神Niśākara,星宿王...心中有疑而不解,譬于冰,称为心冰。因明入正理论疏卷上(大四四·九一中):“嗟去圣之弥远,慨心冰之未释。” p1...六祖大师法宝坛经序 古筠比丘德异撰 妙道虚玄不可思议,忘言得旨端可悟明。故世尊分座于多子塔前,拈华于灵山会上,...无量义经序 萧齐荆州隐士刘虬作 无量义经者,取其无相一灋,广生众教,含义不赀,故曰无量。 夫三界群生,随业而转;...金光明最胜王经...
根据《续高僧传》记载,魏武陵王东下以后,令他的弟弟规驻守益州(今四川盆地和汉中盆地一带),并派遣将军尉迟迥去...宋朝徽宗皇帝的时候,有一位丞相把各宗各派的长老都请来,开一个无遮大会。就是一点儿没有遮盖,各述己见,直接痛快...
善根人直接从不迷下手,观想这个东西是我过去欠你的,还你就算了;禅定的人是这个境我不住,就像有人骂佛陀,佛陀说...
【第六觉知:贫苦多怨,横结恶缘。菩萨布施,等念怨亲,不念旧恶,不憎恶人。】 《佛说八大人觉经》 这是修布施平等...佛陀曾对弟子说一段故事--一位自私、暴戾无道的国王,为了使皇宫更富丽堂皇、国库有更多的收入,便压榨百姓、课重...
《佛说法灭尽经》:众魔比丘命终之后,精神当堕无择地狱。五逆罪中,饿鬼、畜生,靡不经历,恒河沙劫,罪竟乃出,生...
正月初五,漫天飞雪飒飒而至,忽来的暖意,雪亦成了今春的第一场雨。晌午刚过,雾起南山,松涛成林,画桥临溪。在春...
这里特别要知道,靠自力和靠佛力的这种差异。通途法门的特点都要靠自力:持戒得禅定,开智慧破烦恼贼,见惑、思惑一...
五种不翻
【三藏法数】
[出翻译名义] 翻即翻译。谓译彼梵音而成此华言也。不翻者。以此五种不可翻故也。一秘密不翻微妙深隐曰秘。互不相知曰密。谓诸陀罗尼。是佛秘密之语。经中悉存梵语。是为秘密故不翻也。(梵语陀罗尼。华言总持。亦云咒也。)二多含不翻谓如梵语薄伽梵。具含自在炽盛端严名称吉祥尊贵主义。经中但存梵语。是为多含义故不翻也。三此方无不翻谓如梵语阎浮提。华言胜金洲。西域有树。名阎浮树。下有河。河有金沙。故名胜金。今不言胜金者。以此方无此树故。诸经中但存梵语。是为此方
上篇:五人说经 | 下篇:华严五周因果 |
【俱苏摩】 此云华。...
良忍
宝印手菩萨
吟讽
慧约
系属死
贪着利养恭敬戒
华严法界义镜
明代佛教
曼殊
月天
心冰
【大藏经】六祖大师法宝坛经
【大藏经】无量义经
【大藏经】【注音版】金光明最胜王经

背诵《华严经》口放光明
棒喝透出华严五教

临命终的三个忆念

等念怨亲,不念旧恶,不憎恶人
向阎罗王献财

魔化比丘死后投生何处

只需放下,便是修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