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三藏法数 > 正文
二十五有者,总言六道生死,别言二十五有也。因果不忘,故名为有。略云三有:谓欲、色、无色也。或云九有,三界分九...1、觉悟如如之理的佛。 2、佛体即是如如之理。...(444~497)南朝刘宋、南齐时代人。字思光,吴郡名族出身。官累太子中庶子、司徒左长史。父奉佛教,母奉道教。永明...唐代僧。籍贯不详,或谓系新罗人。精通法相学,以著述为事。著有无量寿经记二卷、观无量寿经记一卷、法华经疏八卷、...(杂语)不动尊之头发也,莎者草名。以莎草结发,故云莎发。是西土奴仆之风,不动尊为童子奴仆之形,故结发如奴仆也...(术语)汾阳十八问之一。由弟子发问而验师宗之深浅也。又云探拔问。见碧岩第九则评唱。...(名数)具云四运心。凡人之起念,有四位:一未念,例如人之念松,虽未起松念,然后必起之之位也。二欲念,将起松念...位于湖北襄阳。东晋宁康元年(373)道安创建,有五层之塔,房舍四百,为当时襄阳诸寺院之首位。道安于中率徒六时行...现存二卷。唐代法照撰。收于大正藏第八十五册。略称五会法事仪。内容广述五会念佛之行仪作法,此为广本。此书原三卷...(人名)巴Bhaddāli,比丘名。佛赞叹一座食之法,跋陀和利不堪,固辞,夏三月竟,复来见世尊,佛种种呵之,为说出...指父、母、兄、弟、妻、子等六种亲属。无量寿经卷下(大一二·二七七上):“六亲眷属,所资有无,不能忧念。”四分...(弘化社32分本)...佛说盂兰盆经...卷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室罗筏城祇桓精舍,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无漏大阿罗汉,佛子住持,善超诸有,能...
像我们有些个人跟我说不能念《地藏经》,一念《地藏经》害怕,心里很恐怖,会有些个现象。我说这是好事,不要怕,你...天地间 自古来 淫为罪 万恶首 古圣贤 最先戒 一失身 难再回 破门窗 保皇嫂 大义气 圣德传 流千秋 人邪...
所说的甚深利益,不必在境界感通上求,应当在往生西方上认定。这样才能不辜负这番三宝加被的深恩。钟英宿根固然很深...有一天苏东坡和秦少游在一起吃饭,两个人因为才华都很高,往往为了谈学论道,互不相让。这天吃饭的时候,刚好看到一...
我们南普陀学院,有个沙弥刚出家时,我告诉他:沙弥十戒中的最后一条不持生像金银宝物戒,你能不能持?不能持就方便...问: 学佛主要就是要解决后生大事.但我很多朋友都说在解决后生大事之前,要先解决衣食住行问题? 常敏法师答: 释迦...
出家众和在家众,从禅宗的角度来看,在修行开悟这一点上是平等的。只要你肯下功夫,出家人可以开悟,在家人也同样可...
自古以来,丛林即是十方人士聚集之所,过去中国大陆的四大名山、四大丛林、四大禅林,乃至八大宗派都各有其根本道场...
行四依
【三藏法数】
[出四分律藏] 谓出家之人。依此四法而修。则能成就圣道也。一着粪扫衣着粪扫衣者。谓视同粪土。扫除不用。即世人所弃币垢之依也。修道之人。当收拾净洗。补凑穿着。如此则心无所恋。能成道业矣。二常行乞食乞食者。谓出家之人。常以乞食自活其命也。三树下坐树下坐者。谓出家之人。不宜营治舍宅。当于树下或石窟中。随便而居。修习禅定也。四用陈腐药用陈腐药者。谓出家之人。若患病时。当用陈年朽腐之药而调治之。病瘥即止。不得贪乐新好药物而预积蓄也。
上篇:乞食四分 | 下篇:四机 |
(术语)大日经二入真言品偈曰:我觉本不生,出过语言道,诸道得解脱,远离于因缘,知空等虚空。此五句如其次第说五...
二十五有
如如佛
张融
玄一
莎髻
验主问
四运
檀溪寺
净土五会念佛诵经观行仪
跋陀和利
六亲
【大藏经】【注音版】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大藏经】【注音版】佛说盂兰盆经
【大藏经】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

【推荐】为何一念《地藏经》心里就恐怖害怕
戒邪淫三字经

以至诚念佛为正事,别存见佛见境界之心
虱子是什么做的

戒体有防非止恶的力量
学佛要先解决衣食住行问题吗

居士修福的重要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