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三藏法数 > 正文
增上缘之一。为“无力不障”之对称。谓付予助力,使之增强,以补其力之不足,使无障碍。 p5904...(术语)大日经五秘密曼荼罗品,如来说发生偈,是由六大生四种法身,四种曼荼罗,三种世间,且示诸法常住也。偈曰:...【触处实事有十一种】 p1451 大毗婆沙论一百二十七卷十二页云:触处实事,有十一种。谓四大种、及七种造触。七种造...全一卷。隋代灌顶(561~632)撰。又作隋天台智者大师别传、天台智者大师别传。系以编年体记述智者大师智顗之行状。...【他信清净】 p0487 瑜伽八卷十五页云:诤处雪故,名清。无违越故,名净。此二总显他信清净。...即跋伽婆(梵 Bhaigava)。为住于雪山之一仙人。食果实草根,常修习慈心观,然不能除诸烦恼结,不能调伏贪欲之心,...(术语)依诸经论通途之说,则谓法身无色无形,色相庄严不可见。而台家贬之,以为别教已下之说。依圆教之极意,则谓...灵,谓灵验。灵祠有二意:(二)又作仁祠。为佛寺之异名。(二)谓祭拜土地神等之祠。 p6938...【八种真如】 p0078 佛地经论七卷二页云:或说八种。谓不生不灭、不断不常、不一不异、不来不去,八遣相门所显真如...【五见】 p0247 显扬一卷六页云:见者:谓五见为体。一、萨迦耶见。谓于五取蕴,计我我所,染污慧为体。或是俱生,...集以招聚为义,若心与结业相应,未来定能招聚生死之苦,故名为集。 一、集有三种业,摄一切业。 一、不善...(据《华严经疏钞》分段) 尔时智首菩萨问文殊师利菩萨言: 一、十种三业 佛子,菩萨云何得无过失身语意业?云何得不...金光明最胜王经卷第一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王舍城鹫峰山顶,于最清净甚深法界,诸佛之境,如来所居。...天台止观有四本:一曰《圆顿止观》,大师于荆州玉泉寺说,章安记为十卷;二曰渐次止观,在瓦官寺说,弟子法慎记,本...
十二因缘法大家要了解一下,这是佛法的常识。它阐释三世二重因果的观念,对我们人的生命描述非常的精妙,一环扣一环...
能够在内心深处明是非、辨真伪,而不张扬、不虚妄,便是一种智慧。有人把这世界上的人分为两种,一种是聪明人,另一...
善导大师在注解上品下生的条件时只有一个但发无上道心。由于发菩提心的功德很大,就把这一念发心的功德回向往生,能...新来的小沙弥,对什么都好奇。秋天,禅院里红叶飞舞,小沙弥跑去问师父:红叶这么美,为什么会掉呢? 师父一笑:因...
万般带不去,唯有业随身。这就讲到因果了,今天我正好顺便讲讲,因为明天就一个晚上了。我们学佛的人,念经不是念给...
《华严经》说:勇猛丈夫观自在,为利众生住此山;汝应往问诸功德,彼当示汝大方便。 所有的菩萨、佛都是男人身,丈...
称念观世音菩萨,患难病苦应念观音加护,眼疾尚未愈,而热无避处,又加时疫。此众生同分恶业所感。 印光法师文钞当...
大陆有座龙山寺,是从唐代就有的古剎,听说清朝时代有一时期,寺内的香火鼎盛。为何有此盛况呢?因为寺内有一位以至...
四识住
【三藏法数】
[出宝积经] 一色识住色即眼根所对之色。谓内意识缘于外色之时。识于色中生喜住着。故名色识住。二受识住受即领纳之义。谓意识领纳六尘之时。识于受中生喜住着。故名受识住。(六尘者。色尘。声尘。香尘。味尘。触尘。法尘。以其能染。故名尘也。)三想识住想即思想。谓意识想起六尘相貌之时。识于想中生喜住着。故名想识住。四行识住造作之心名为行。谓意识起诸行时。识于行中生喜住着。故名行识住。
上篇:四人有障 | 下篇:有漏四种过失 |
(经名)一卷,西晋竺法护译。说舍卫国波斯匿之子,嗣王位,灭迦毗罗国释种,堕于地狱之始末。...
与力不障
六大能生
触处实事有十一种
智者大师别传
他信清净
雪山仙人
法身有相
灵祠
八种真如
五见
集谛(二)
【大藏经】华严经·净行品
【大藏经】金光明最胜王经
【大藏经】修习止观坐禅法要

十二因缘法

有人只是小聪明,有人则拥有大智慧

《无量寿经》开显的修行宗旨是非常精妙的
放下、放空、放平、放心

遇到这样的事情,不把它当回事,那就是积阴德

观音菩萨是男身还是女身

患难病苦应称念观音菩萨祈求加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