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三藏法数 > 正文
【二真如】 即二种真如。此有不同解说,而唯识学上所称的二种真如,为生空真如与法空真如。此又作二空真如,由我空...(物名)摩尼者,梵语Mani,珠宝之总名,即如意珠也。探玄记二曰:摩尼是珠宝通名,简通取别故云如意摩尼。...【显色】 指显然可见之色。为‘形色’的对称。于一切色法中,其相状显著,可使眼见而识别者,称为显色。为眼根所取...【五事有何行相】 p0278 瑜伽七十二卷八页云:问:相、有何行相?答:应知此相,有种种行相,无量行相。由分别行相...【增上心体】 p1315 摄论一卷一页云:首楞伽摩虚空藏等诸三摩地,说名此中增上心体。...【菩萨以何为住】 p1130 瑜伽七十九卷三页云:问:菩萨当言以何为住?答:以无分别为住。...(名数)色界第四禅,证不还果之圣者所生之处有五地:一、无烦天,无一切烦杂之处。二、无热天,无一切热恼之处。三...(地名)在今江西南昌府宁州。相传吴黄武年间,黄龙现于此,故名。宋慧南禅师住此山,唱黄龙之一派,因此著名。...(天名)金刚界,外金刚部二十天之一。猪头人身,持剑。谓人出胎至盛年生长皆此尊之德。见胎藏曼陀罗钞二。...梵语 sattva,巴利语 satta。又作萨埵。意译作有情、含识、勇猛。即指勇猛精进,坚持不舍忍乐修行之有情。[佛性论...(一)指儒、释、道三教之论诤。盖儒道二教原系我国固有宗教,佛教则传自印度,不论思想信仰或仪礼习惯方面,均有极大...佛告阿难:汝常闻我毗奈耶中,宣说修行三决定义。所谓摄心为戒,因戒生定,因定发慧,是则名为三无漏学。 阿难,云何...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佛便告比丘:「有九辈九因缘,命未尽便横死。一者为不应饭为饭,二者为不量饭,三者为不习...如是我闻:一时,婆伽婆入于神通大光明藏,三昧正受,一切如来光严住持,是诸众生清净觉地;身心寂灭平等本际,圆满...
问: 顶礼法师,请问佛法中有提到顺星、犯太岁吗?弟子学习文钞及经典均未见此说法,窃思佛弟子似不应参与。 宏海法...问: 我念佛没有定力,心中不得清净,如何能专注念佛? 大安法师答: 好,你刚入佛门,就听到了念佛法门,这是你的...
印光大师说: 莫讶一声超十地,当知六字括三乘。 这两句话是什么意思呢?莫讶,不要惊讶──明明知道我们会惊讶,所...
自后蕅益,截流,省庵,梦东等,诸大祖师,莫不皆然。盖以因时制宜,法须逗机。若不如是,则众生不能得度矣。《与大...问: 请问当初是何因缘促使你对经文《华严经》等一字一拜的?拜完后有何感受,有何感悟? 大安法师答: 我原来觉得...
你看有什么得不得呢?见了性的人,具足大智慧,大辩才,无法不知,无法不晓,见了性的人,要生西方就是上品上生,这...
问: 有些助念团在助念结束后,见亡者的身体没有软柔,就乘给亡者更衣时,用力将其关节掰软,换完衣服后,家属看到...自古就有一言兴邦,一言丧邦的明训,讲话确实是一门艺术。 如何说话才能受人欢迎?以下是四点建议: 一、为受窘的人...
苾刍草五德
【三藏法数】
[出翻译名义] 苾刍。雪山香草。谓其有五种德。以喻比丘亦具此德。故称为苾刍也。(梵语比丘。华言乞士。)一体性柔软体性柔软者。以喻比丘能折伏身语意业之粗犷也。二引蔓旁布引蔓旁布者。以喻比丘传法度人。延绵不绝也。三馨香远闻声香远闻者。以喻比丘戒德芬馥。为众所闻也。四能疗疼能疗疼痛者。以喻比丘能断烦恼毒害之痛苦也。五不背日光不背日光者。以喻比丘正见思惟。常向佛日而不背也。
上篇:五识 | 下篇:常等四句 |
亦名:教发戒缘、受具戒前开导 子题:增上戒、法界为量并是戒体、众生无边戒亦无边、戒善、大地无边戒亦无边、新受...
二真如
如意摩尼
显色
五事有何行相
增上心体
菩萨以何为住
五净居天
黄龙山
金刚面天
索哆
三教论衡
【大藏经】楞严经四种清净明诲
【大藏经】佛说九横经
【大藏经】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

佛法中有提到顺星、犯太岁吗
大安法师:念佛没定力如何才能专注

六字括三乘超十地

这些祖师为何要把参禅放下而转修净土
拜经后有什么感悟

福禄没有了,吃的东西也没味道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