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三藏法数 > 正文
【二法执】 指俱生法执、分别法执。一、俱生法执,乃无始时来,熏习成性,常于一切法妄生执著,亦即与身俱生的法执...(术语)五通之一。又云神足通,神境通。变现自在如意,故名如意。飞行自在,故名神足。六尘之境,转变自在,故名神...【饶益行】 菩萨修唯识行,此为十行位的第二位。此位菩萨,修持戒行,不染五欲,并令一切众生亦能持戒,称饶益行。...【五事谛摄分别】 p0277 瑜伽七十三卷一页云:问:如是五事,几谛所摄?答:相、四安立谛摄。名、一苦谛摄。分别、...【摧折枝条】 p1298 瑜伽八十三卷二十页云:摧折枝条者:下地善法,由彼断灭,不增长故。以无常想所缘,显示无常想...【遍知】 p1122 显扬五卷三页云:遍知者:谓能取前二境菩提分法。前二境者:谓所遍知事、及所遍知义也。...(物名)以黄纸作幡,悬之于死者之冢塔,则大有功德云。释门正统四曰:释氏类苑云:或荐亡黄幡者。灌顶经云:若四辈...(天名)与金刚童子同。奉使于执金刚部诸尊之童子。如不动之八大童子是也。...又作素豪。指如来眉间之白毫。为三十二相之一。豪与毫音通。[成唯识论述记序] p4279...古代女子一生中所应恪守、遵从之三项德目,即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又作三障、三隔、三监。女子囿于三从,...【现识】 阿赖耶识异名之一。以万法由本识现起,故名现识。...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竹林精舍,与大苾刍众,而为说法。时舍利弗、大目乾连,前诣佛所,五体投地,礼佛足已,...禅秘要法经卷上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迦兰陀竹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复有五百大德声闻:舍利弗、大目揵...佛说大吉祥天女十二名号经...
问: 师父,您刚才告诉我们当下一念,我们也知道当下一念是修行法门。我们有点执着,因为如少水鱼,当生开悟不是很...常去佛教寺院的人,对寺院的大雄宝殿都不会陌生。那里是上香礼拜的必到所在。即便很少去寺院的人,也都听过大雄宝殿...第一句话:【至道无难,唯嫌拣择。】 就是你要悟入佛道,不是很困难。你要悟入究竟解脱,也不是很困难。唯嫌拣择,...
人都会做梦。有人在梦中发了财,有人在梦中升了官、出了名,有人在梦中娶了娇妻、生了爱子等等,这些是好梦;也有人...
这一大科叫作约因标名。这个因指的是众生的五阴,叫作因。因为众生的内心,他的这个五阴身心世界能够造作种种的业力...
死无定期,分三: (一) 思维南瞻部洲众生寿命不定。 《俱舍论》云:此中寿不定,末十初无量。谓南瞻部洲众生寿命...
(上) 《莫到老来方修道》,今天我们讲《西方合论》的修持门中的净忏门。忏悔,在经典里面讲忏悔的功德,前一念,...报纸有一则这样的新闻:一个青年,因为追讨朋友欠他的五百元,而失手刺死朋友。庭审的时候,青年的母亲得知儿子将被...
外道四论
【三藏法数】
[出瑜伽师地论] 一常论谓外道计我及世间之法皆是常住。又见诸识流转相续。从此世间至彼世间无断绝故。发起常见。是名常论。二边无边论谓外道若忆念坏劫坏诸世间。即于世间起有边想。若忆念成劫成诸世间。即于世间起无边想。是名边无边论。(劫。梵语具云劫波。华言分别时节。坏劫成劫者。中劫之名也。)三不死矫乱论谓诸外道。若有人问世间善不善法。或问世间苦集灭道四谛等法。便自称言。我依不死净天。不乱诘问。即于彼所问。假托余事以言矫乱。是名不死矫乱论。(净天即梵天
上篇:四魔 | 下篇:外道四见 |
行事钞·受戒缘集篇:“若先曾受具者。十诵,问云:‘曾作大比丘不?’答:‘作。’问:‘清净持戒不?舍时,一心如...
二法执
如意通
饶益行
五事谛摄分别
摧折枝条
遍知
黄幡
金刚使者
素毫
三从
现识
【大藏经】佛说月光菩萨经
【大藏经】禅秘要法经
【大藏经】【注音版】佛说大吉祥天女十二名号经

【推荐】没有生死恳切心,念佛参禅都是搞着玩的
大雄宝殿的「大雄」是什么意思
浅讲《信心铭》

人生原来是一场梦

为什么会有十二类众生

生命的无常,就是这样迅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