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三藏法数 > 正文
(术语)三余之一。二乘之人,既脱界内之生死,犹余界外之生死也。三藏法数十一曰:二乘之人,已出三界分段生死,尚...(1222~1289)元代临济宗僧。浙江永嘉人,俗姓林。号横川。又称行珙。依叔父正则禅师出家。于广慈院受戒。曾参访灵...(经名)二卷,隋那连提黎耶舍译。佛将入涅槃,敕使阿难谛观金身,为说舍利弗所作之佛事。又为现将来坏法之恶事,使...(寺名)在今江苏丹徒县金山上。旧名泽心寺。又名龙游寺。通名金山寺。清圣祖南巡始改江天寺。宋僧了元居此。苏轼来...华严宗所立法界三观之一。即观四法界中之理法界。真,指无虚妄之念虑。空,指无形质妨碍色相。法界,指所观之境。观...于佛教,以印度为阎浮提大州之中地,而称印度以外之地为边州。 p6708...(经名)一卷,西晋若罗严译,记时念非时食之法。...梵名 Indra?ailaguhā。又作帝释窟、帝释岩、因陀罗势罗窭诃、因陀罗世罗求呵、因沙旧、天帝石室、石室精舍。位于中...梵名 Buddhajīva。五世纪北印度罽宾国人。又作佛驮什、佛大什。意译为觉寿。幼受业于弥沙塞部之僧,专究律部,兼达...【标句】 p1339 瑜伽八十一卷二页云:标句者:如言善性。释句者:谓正趣善士。...1、圆满的觉性。具足众德叫做圆,照破无明叫做觉。此圆觉,就是人人本具的真心。 2、对世间一切事理,无不彻底...长阿含经序 长安释僧肇述 夫宗极绝于称谓,贤圣以之冲默;玄旨非言不传,释迦所以致教。是以如来出世,大教有三:约...唯识三十论颂 世亲菩萨造 大唐三藏法师玄奘 奉诏译 护法等菩萨约此三十颂造《成唯识》,今略标所以。谓此三十颂中,...十善业道经...
培福、种福不仅是世俗人的希望,即使是修行人也必须时时修福,如果一个人不修福报,只想得到解脱的智慧,那这种没有...
我最初与佛法结缘是因为我的同学。有一次我跟着她一起去拜见师父,就跟着皈依了。不过当时我对佛法的认识就是一张白...问: 出家修行与在家修行的区别在何处?若要出家,应具备什么条件? 大安法师答: 区别在什么地方?首先从自力的角...
很多人在修行之初会有这种疑问:我要开始修行了,我该如何面对、看待和处理自己与俗世之间的各种联系呢?特别是七情...
一、吉凶祸福的根源心念 为什么会有吉凶祸福的现象呢?原来只要我们一动念,我们的心地中就留下印象(种子)。所以...学佛没有其他伎俩,也没有什么诀窍,只是生处要熟,熟处要生,对生的念佛修善要熟练,而对熟习的情爱五欲则要生疏。...
这一段是说明以愿导行方名正行,就是在念佛的操作当中,这个观是很重要的,由这个观行来厌离娑婆、欣求极乐。由这个...
棒喝令开悟 从书中记载,我们可以想见马祖一定是身体伟岸,精力充沛,据说他是牛步虎视,舌头长得可以舐到鼻尖。虽...
苑公四教
【三藏法数】
[出华严经疏] 苑公唐贤首藏法师第子也。因宝性论有四种众生。不识如来藏。遂立四教焉。(四种众生者。一凡夫二声闻。三辟支。四初心菩萨也。)一迷真异执教谓诸外道凡夫。迷于真性。广起异计。故云迷真异执教。二真一分半教谓声闻辟支二人。于真如随缘不变二分义中。但得随缘。不得不变。故名一分。于随缘分中。唯说生空所显之理。不说法空。故名为半。合而言之。故云真一分半教。(随缘不变者。即真如之理随染净缘变造诸法。而其本体则不变易也。生空即人空也。)三真一分满教谓
上篇:龙树四教 | 下篇:晓公四教 |
(修法)有二种:一,毗那夜迦双身法,即圣天之双身也。二,毗沙门双身法,即累沙门天之双身也。...
苦余
如珙
莲华面经
江天寺
真空观
边州
时非时经
因陀罗窟
佛陀什
标句
圆觉
【大藏经】佛说长阿含经
【大藏经】唯识三十论颂
【大藏经】【注音版】十善业道经

七事得梵天福报

战「痘」女孩的学佛之路
出家与在家修行的区别和出家的条件

如何面对七情六欲

吉凶祸福的根源揭秘
憨山大师:念佛与参禅

平常要把娑婆世界跟极乐世界作一个比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