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三藏法数 > 正文
(术语)四圣谛之一。常略云苦谛。此苦集灭道四谛之理,唯为圣智所知,非凡夫所知,故云圣谛。大乘义章三曰:涅槃云...(术语)大日经初,金刚手先问佛十题,佛一一答之。是本经一部之所明也。一、菩提心之性如何?二、菩提心之相如何?...谓诸法体性平等真空。如,乃一切万物真实不变之本性;空,指事物之虚幻不实,或理体之空寂明净。盖以佛教真理之立场...(印相)竖左右十指,而指掌共合,谓为莲华合掌。凡行法最初为此印。其所以然者,古来相传,此印名为本三昧耶印。我...法界之理体真如而绝虚妄,故称真法界。此外,密教则以真法界为一切诸法之本源,亦即 (a,阿)字本不生之理体,并谓...指抬轿之仆人。又作轿从。轿者,肩舆;番者,更递之意,即谓轮流抬轿。敕修百丈清规卷二迎侍尊宿条(大四八·一一二...(术语)时有假实之二。实时曰迦罗Kāla,是世间之实时也。二曰三昧耶Samaya,是以名刹那生灭之分位者,非有时之实...为佛教用来说明世界一切关系之基本理论。又作因果应报、因果业报、善恶业报。谓一切事物皆有因果法则支配之,善因必...属佛之物。与法物、僧物同为三宝物之一。三宝物严禁互相混同使用。四分律删繁补阙行事钞卷中之一载列四种佛物:(一...【广说戒】 p1323 瑜伽八十三卷八页云:复次广说戒者:中嗢柁南曰:尸罗、法、杀生、具戒等,广说。言尸罗者:谓能...圆顿戒,即天台宗所传的大乘戒。...夫满教难思,窥一尘而顿现;圆宗叵测,覩纤毫以齐彰。然用就体分,非无差别之势;事依理显,自有一际之形。其犹病起...楞严经五十阴魔章...妙法莲华经弘传序(唐终南山释道宣述) 妙法莲华经者,统诸佛降灵之本致也。蕴结大夏,出彼千龄。东传震旦,三百余载...
佛陀在罗阅祇耆阇崛山弘化之时,国内有一位名尸利踬的豪富贵族长者,家中七宝盈溢。长者妻子产下一位男孩,相貌端正...我昨晚上听到你们都在念佛,念得很久、很诚恳,这是很难得的,这种精神很不错。今天利用这个时间,给大家讲一讲念佛...
前面的安乐道讲到苦乐的问题,这一块我们全部讲完了。这个以后,谈解脱的问题,就是解脱道。三法印,有三个法来决定...在很久以前,我还没有吃素的时候,曾经有一个人要劝我吃素。我一脸不屑地就训了他一顿,我跟他说:心好就好了,何必...师父慈悲,请问念佛行人如果在毫无准备的条件下,遇到突发事件命终,事发时他刚好正在念佛,他还没有意识到发生了什...施舍财物是富贵的正因,拼命工作只不过是导致富贵的一种助缘而已。假如过去(世)没有布施,今生再怎么努力赚钱,也...
用功办道要对自己的色身,色壳子要有所了解。就是我这个色身体质本质怎样?和别人比是不是好一点,不好一点那是不行...
【复次观世音菩萨。若未来世有男子女人。或乳哺时。或三岁。五岁。十岁以下。亡失父母。乃及亡失兄弟姊妹。是人年既...
四不见
【三藏法数】
[出圆觉经钞] 一鱼不见水谓鱼以水为窟宅。游泳水中。悉无所障。故云鱼不见水。二人不见风谓风发于万窍。但有声响可闻。而无形相可见。故云人不见风。三迷不见性谓灵明觉知之性。人人本具。但为烦恼无明覆障。迷而不了。故云迷不见性。四悟不见空谓修行之人。既能觉了灵知之性。本来空寂。而此空性亦不可得。故云悟不见空。
上篇:四施 | 下篇:四知 |
(术语)丛林之规则。敕修清规,禅苑清规等,皆书丛林之规则者。...
苦圣谛
十问
如空
莲华合掌
真法界
轿番
时
因果报应
佛物
广说戒
圆戒
【大藏经】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大藏经】【注音版】大佛顶首楞严经五十阴魔章
【大藏经】妙法莲华经

跳脱爱欲轮回苦
惟贤长老《念佛与悲智兼修》

趋向解脱的功德
在理性和欲望的斗争中走向吃素
阿弥陀佛给我们作了决定的承诺
【推荐】富贵的正因与助缘

平常养成这个习惯,梦中遇到恶事也能不犯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