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三藏法数 > 正文
(杂语)经劫无量无数也,世界一成一败之时量,谓之劫,法华经方便品曰:无量无数劫。闻是法亦难。...(譬喻)苦世界也。娑婆满苦痛故名。天台观经疏曰:夫乐邦之与苦域,金宝之与泥沙。...(术语)显教中,又有深浅两种,其深者,千钵经所说之十重是也,但此唯约于心性,说实相之理为十重,未别说其戒相,...缠,缠缚之义;在缠,在烦恼之缠缚垢秽中。以诸佛菩萨一一之本誓标帜,供养在缠如来,增长内薰力,称为在缠供养。所...(术语)五智中妙观察智之异名。以阿弥陀为莲华部之尊故也。菩提心论曰:西方阿弥陀佛由成妙观察智,亦名莲华智,亦...真言宗以真言藏为所依,故对他宗而言,称为真言藏家。真言藏即六波罗蜜经所说五藏中之第五陀罗尼藏。[二教论卷上]...其义有二:(一)指觉悟正道,即体达真理之意。(二)教证二道之一。指诸佛所证之实理。[天台四教仪注卷下](参阅“二...(佛名)四缘觉之一。麟喻独觉也。在胎藏界曼荼罗释迦院上行北端第八位。密号曰清冷金刚。形瘦,色黄白,左掌向外,...凡八卷。日本华严宗学僧凤潭(1654~1738)着。又作因明入正理论疏瑞源记。为慈恩大师窥基所著“因明大疏”之集注,...佛所说之教法,包括各种教义及教义所表达之佛教真理。成实论卷一举出六种“佛法”之同义语,称为佛法六名,即:(一...【乐闻语】 p1308 瑜伽八十一卷三页云:乐闻语者:引法义故。...僧伽吒经...大智度论卷第一 大智度论卷第二 大智度论卷第三 大智度论卷第四 大智度论卷第五 大智度论卷第六 大智度论卷第七 大智...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
禅宗一门,为传佛心印,本非细事。始自达磨西来,立单传之旨,以《楞伽》四卷印心。是则禅虽教外别传,其实以教印证...
我们讲因果同时,借缘显现。从因果转变的角度,佛教是说罪从心起将心忏,心若灭时罪亦亡。那么我们要知道,业是怎么...
出家师父能接受信众的红包供养吗?在当今社会,这个问题可能会引起热议。其实在佛陀住世期间,社会各界对此问题也是...
智者大师,你看天台宗它念佛法门多障众生念佛观,念佛它不一定用于往生,你看很多经典也讲到念佛,它是当消灾、破障...佛经里说:罪苦众生,往往生在边地下贱之所,不得见佛闻法。 在深夜中做课诵时,常常看到一些壁虎们,在泥塑金身的...
昔日,佛在摩竭陀国成就圣道,有许多修行之士聚集而来。有的行者住在山上洞窟内潜修,随四时节气变化而思惟观察。当...
相信因果,就会有对一种生命的际遇那种逆来顺受。以前不知道有宿世的善恶因导致今生这样的善恶果,所以碰到逆境失意...
西方极乐世界的情景就是从阿弥陀佛无漏、清净、真实的愿心中自然流露出来的,即实相法性的称性而起,它内外是没有隔...
四圣言
【三藏法数】
[出阿毗达磨集异门足论] 四圣言者。圣。正也。即正直之言也。一不见言不见谓眼识所受。眼识所了。则可言见。若实眼识未受未了。则不可言见。是名不见言不见。二不闻言不闻谓耳识所受。耳识所了。则可言闻。若实耳识未受未了。则不可言闻。是名不闻言不闻。三不觉言不觉谓鼻觉香。舌觉味。身觉触也。若鼻识舌识身识所受所了。则可言觉。若实三识未受未了。则不可言觉。是名不觉言不觉。四不知言不知谓意识所受。意识所了。则可言知。若实意识未受未了。则不可言知。是名不知言
上篇:四相约位 | 下篇:真空观四句 |
(地名)Kustana,国名。西域记十二曰:瞿萨旦那国,唐言地乳,即其俗之雅言也。俗语谓之涣那国,匈奴谓之于遁,诸...
无量无数劫
苦域
显教十重戒
在缠供养
莲华智
真言藏家
证道
旃檀香辟支佛
因明论疏瑞源记
佛法
乐闻语
【大藏经】【注音版】僧伽吒经
【大藏经】大智度论
【大藏经】【注音版】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

憨山大师示参禅切要

业是怎么来的?造完后又跑哪里去

出家人能接受信众的红包供养吗

【推荐】今生没有往生,下辈子就更难往生了
业障可畏,地狱非虚

观无常证圣果

有了这个观念,就能消解愤怒的情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