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三藏法数 > 正文
【见所断等三法】 p0643 大毗婆沙论七十七卷四页云:复有三法。谓见所断,修所断,无断法。问:见所断法,云何...(术语)说体空之教门,在方等部般若部之诸经及涅槃经。如金刚般若之六喻,维摩经之十喻是也。天台之四教,名之为通...指密教胎藏界曼荼罗释迦院中之三佛顶,表示如来三部众德之顶。佛顶,乃如来无见顶相,于诸佛中最为尊胜。三佛顶即:...【菩萨不成就预流等果】 p1132 集论八卷八页云:何缘菩萨已入菩萨超升离生位,而非预流耶?由得不住道,一向预流行...【心三摩地】 p0352 瑜伽二十九卷五页云:由心增上力所得三摩地,名心三摩地。又云:若复策发诸下劣心,或复制持诸...凡夫妄计之我、外道之神我、三乘之假我、法身之大我。...【自性心散乱】 p0600 显扬十八卷二页云:自性心散乱。谓五识身。...(界名)Nirarbuda,又作尼赖浮陀,八寒地狱第二之名。玄应音义二十四曰:尼刺,此云裂,言身疱裂也。俱舍光记十一...(1920~1973)河北滦县人。法名仁孝。民国二十七年(1938)礼庆一法师出家,次年于哈尔滨极乐寺倓虚大师座下受具足...(一)读诵经典。与讽经同。据高僧传经师论之说,咏经称为转读,歌赞则称为梵音。 (二)完整诵读一部经者,称真读。但...(杂语)Bicitra,译曰善。大日经疏一曰:此善字,梵云毗质多罗。有端严义,种子义。譬如已得果实,复还种子也。...金光明最胜王经...大悲咒修持仪轨...大周新译大方广佛华严经序 天册金轮圣神皇帝製 盖闻:「造化权舆之首,天道未分;龟龙系象之初,人文始着。虽万八千...
一般人拜佛,多为追求财势名位及健康等利益,但是,有所求的拜佛,不能算是修菩萨行,故对人格的成长亦无助益,甚至...
本来朋友之间有规劝共财之义,朋友是由家庭中转向社会的重要一伦。朋友之间靠信誉作纽带得以维系。凡同窗、同事、同...
我们大家都熟悉奔贡甲的修行,他是强盗出身,但他醒悟过来之后便出家修行。他的实际修行经验就在于,懂得了自己的缺...
【二○○五年十月十八日至十九日(圆寂前一个多月,当时上人已预知时至),八十五岁高龄的悟道大和尚,亲临浙江东阳...
问: 我是初学者,业障深重,是不是应该念地藏王菩萨名号,加诵《地藏经》?另外还想往生极乐世界,是不是还要念阿...凡人多半眼高手低,能说不能做。聪明人和知识分子尤其是这样。这些人读书读得多,有机会认识很多人的思想见解,加上...一天,大鱼问小鱼们:在一个钓钩上挂着一条又肥又嫩、肉质鲜美的蚯蚓,你们会想什么办法吃到它? 小鱼们听了,各自...问: 一位师兄看到《大悲心陀罗尼经》中若诸人天诵持大悲章句者,临命终时,十方诸佛皆来授手,欲生何等佛土,随愿...
二种无知
【三藏法数】
[出天台四教仪集注] 一染污无知染污无知者。即见思惑也。以无明为体。谓见思惑能染污真性。无所明了也。二不染污无知不染污无知者。即尘沙惑也。以劣慧为体。谓此惑是他人分上见思之惑。种数多故。如尘若沙。名为尘沙。既是他人之惑。不能染污我之真性。菩萨智慧广大。能令他人断见思惑。于菩萨分上即是断尘沙惑。二乘之人。智慧狭劣。不能令他断见思惑。是名不染污无知。(二乘者。声闻乘。缘觉乘也。)
上篇:二种妄见 | 下篇:二种颠倒 |
(术语)梵语羯磨Karma,身口意善恶无记之所作也。其善性恶性,必感苦乐之果,故谓之业因。其在过去者,谓为宿业,...
见所断等三法
体空教
三佛顶
菩萨不成就预流等果
心三摩地
四种我
自性心散乱
尼刺部陀
慧峰
转经
毗质多罗
【大藏经】【注音版】金光明最胜王经
【大藏经】【注音版】大悲咒修持仪轨
【大藏经】大方广佛华严经(80卷)

拜佛有三层意义

坑蒙拐骗是自掘坟墓

对治自己的缺点毛病

悟公上人《大智禅寺开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