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三藏法数 > 正文
【见道位无退】 p0641 大毗婆沙论六十一卷十三页云:何故定无退见道者:答:以见道是极速疾道,不起期心道。无...对,碍之义。乃五根、五境及心、心所等法受障碍而不生,或所取所缘境受拘碍而不能转他境。即:(一)障碍有对,于五根...【顺不苦不乐受触】 p1110 大毗婆沙论一百四十九卷四页云:云何顺不苦不乐受触?答:不苦不乐受相应触。卽舍根相应...【永断一切烦恼】 p0495 瑜伽八十八卷三页云:又有三漏。三漏为先,而有欲害。欲害为先,而有寻思热恼。寻思热恼为...不自生、不他生、不共生、不无因生。不自生是法不由自因生;不他生是法不由他因生;不共生是法不由自他之共因生;不...【自内所证】 p0599 瑜伽八十五卷五页云:云何自内所证?当知有四种相。若于有学解脱转时;由二种相,内慧触证...(植物)Nyagrodha,又作尼瞿陀,尼俱陀,尼拘律,尼拘尼陀,尼拘卢陀,尼俱类,尼拘类陀,尼拘娄陀,尼拘屡陀,诺...(1002~1069)宋代禅僧。临济宗黄龙派之祖。信州玉山(江西上饶)人,俗姓章。少习儒业,博通经史。十一岁从定水院...日本佛教用语。意为由黑衣转为色衣(黑色以外有色彩之法衣)。于禅家,出任大刹之住持,称为转衣。又作更衣、瑞世、...(地名)Vimalā,江名。译无垢。翻梵语九曰:毗摩,应曰毗磨罗,译曰无垢。善见律十二。【又】(天名)Vimalā,译...【六受身】 p0297 集论一卷四页云:云何建立受蕴?谓六受身。眼触所生受,耳触所生受,鼻触所生受,舌触所生受,身...禅秘要法经卷上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迦兰陀竹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复有五百大德声闻:舍利弗、大目揵...佛说大吉祥天女十二名号经...肇论序 小招提寺沙门 慧达 作 慧达率愚,通序长安释僧肇法师所作《宗本》《物不迁》等四论。但末代弘经,允属四依...
10年前,我因患病,在求生不能、求死不得的危难关头,庆幸遇到了佛法,是大慈大悲的观世音菩萨给了我新的生命。在我...
我们净土宗的人,强调临命终的感应道交,因为我们真正最后的结果的验收,是在临命终的时候,我们临命终的时候必须把...见面以来,已经满六年了,不仅年龄巳更改,连国家的历法也都不用旧的了,世间现象的无常,实在可叹息哀悼啊。 接到...
我们强调业力,我们也讲到果报,那么当果报变现的时候呢,在受用果报的时候它是有一些变化的,我们来看看果报的受用...
过去,佛陀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弘法时,有一千二百五十位大比丘众常随在旁。当时,有一位国王名叫末罗,他的国土丰...
经常有人问一学佛如何如何,是什么原因?最多的算是一听到佛号或者见到佛像就会流泪等等。自己也有过这样的经历,一...以下经文引自《佛说猘狗经》:原文与白话 [佛言。有人持佛法戒行。教人事佛。令入泥犁中者。] 佛对阿难说:有人用...
近有人新发明听钟念佛之法,至为奇妙。今略述其方法如下,修净业者,幸试用之;并希以是广为传播焉。 凡座钟挂钟行...
见思二惑
【三藏法数】
[出天台四教仪集注] 惑。迷惑也。谓诸众生于一切法。不了自性本空。妄生执着。惑于正道。流转生死。故名惑也。又名二缚。由此惑业缠缚。住着三界。不能脱离也。又名二结。结即缚之义也。(三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一见惑分别曰见。谓意根对法尘。非理筹度。起诸邪见。如外道计断计常乃至有无等见。是名见惑。二思惑贪爱曰思。谓眼耳鼻舌五根。对于色声香味触五尘。贪爱染着。迷而不觉。是名思惑。
上篇:二种恶事 | 下篇:客尘二义 |
(譬喻)罪恶之污身譬如垢也。涅槃经一曰:众生遇斯光者,罪垢烦恼一切消除。...
见道位无退
三有对
顺不苦不乐受触
永断一切烦恼
四不生
自内所证
尼拘陀
慧南
转衣
毗摩
六受身
【大藏经】禅秘要法经
【大藏经】【注音版】佛说大吉祥天女十二名号经
【大藏经】肇论

观音菩萨感应故事:治愈脊髓瘤

【推荐】没有信愿,再多佛号都没有用
印光大师《复郑伯诚居士书》

每一种果报都经过三个阶段的变现

佛陀以四功德力挑起巨石

学佛不要落在感应玄妙上
教别人学佛,为何还入地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