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三藏法数 > 正文
(术语)恶行盛之时。散善义曰:五浊恶时。...《中阿含经》,六十卷,东晋隆安二年(398)罽宾沙门僧伽提婆共僧伽罗叉译。此经是北方佛教所传《四阿含经》中之一。...(术语)往生净土,托生于同一之莲华中也。阿弥陀经所谓诸上善人俱会一处是也。...指三种真理。据天台宗,诸法实相之真理分为空、假、中三谛。此系据璎珞本业经卷上贤圣学观品与仁王般若经卷上二谛品...(杂名)梵语。八十枚贝珠为一钵拏。十六钵拏为迦利沙钵拏。见翻译名义集。...(术语)劫者分别世界成坏之时量名,经其劫百千万,则曰百千万劫。白乐天句曰:百千万劫菩提种,八十三年功德林。...【厌胀】 p0949 瑜伽三十卷十四页云:若此死尸、死经七日,已生虫蛆,身体已坏;于是发起烂坏胜解、厌胀胜解。...修行之人欲得道果,必由教授知识以训诲,同行知识以策励,外护知识以资养;三者俱备,方能成就其功,故称善知识。(...【安受众苦忍】 p0626 瑜伽四十二卷八页云:云何菩萨安受众苦忍?谓诸菩萨,应如是学:我从昔来,依欲行转,常...(譬喻)旧纸也。以譬不用物。临济录曰:三藏十二分教,皆是拭不净故纸。...(一)类别八识为三种,是为三识。此系四卷楞伽经卷一所说。(一)真识,指自性清净真净之识,即净分之第八阿赖耶识;此...瑜伽师地论卷第一 瑜伽师地论卷第二 瑜伽师地论卷第三 瑜伽师地论卷第四 瑜伽师地论卷第五 瑜伽师地论卷第六 瑜伽师...根据《灵岩山寺专修净土道场念诵仪规》(印光法师鉴定)整理并注音。句读及注音仅供参考。特此说明。...普贤行愿品...我知道有不少朋友从心里面觉得吃素才是正确的生活方式,但是不知从何入手,怎么去做。也有不少朋友已经开始尝试吃素...
第四个问题谈一下净土文化与生态平衡。为什么我们要谈这个?因为这是目前整个社会面临的非常严峻的问题。 这个问题...
示众:豁开正眼,千圣罔测其由;一句全提,万别千差路绝。识不可识,智莫能知,非圣非凡,非心非法,全体恁么来,全...问: 请问,人的冤亲债主是怎么来的? 大安法师答: 冤亲债主怎么来的,你还需要问吗?你今生欠了人家的债不还。借...
设我得佛,十方众生,发菩提心,修诸功德,至心发愿,欲生我国,临寿终时,假令不与大众围绕现其人前者,不取正觉。...佛经中,有这样的一段譬喻:有一位牧牛人,拥有二百五十头牛。他每天都会到一个水草丰足的旷野放牛,让牛群悠哉游哉...
(第一讲) 好,诸位,我们一起合掌。 还是依旧,先念三皈,请大家,各称法名。 皈依佛 皈依法 皈依僧(三称) 南无...有两个禅寺,同在一个城中,相距不远。每天清晨,两个禅寺都要派个沙弥到市场上去买菜,两个沙弥在市场上撞见时,总...
二种精进心
【三藏法数】
[出法华忏仪] 谓行人熏修忏法。即当克取限期。破诸惑障。如修法华三昧。以三七日为期。于中礼佛忏悔。行道诵经。有事有理。俱当精进。故有二种心也。(梵语三昧。华言正定。三七日。二十一日也。)一事中修一心精进谓行人于道场。三七日中行仪纯备。当礼佛时。一心虔恳。观想金容。端严殊妙。俨然在目。心不异缘。乃至忏悔行道。诵经坐禅。悉皆一心。令与行法相应。无有懈怠。是名事中修一心精进。二理中修一心精进谓行人初入道场。乃至三七日满。于其中间所作行仪。常当照了。
上篇:二种精进 | 下篇:二种忍辱 |
(杂语)不动尊左目眇,故曰一睨。...
恶时
中阿含经
一莲托生
三谛
钵拏
百千万劫
厌胀
三善知识
安受众苦忍
故纸
三识
【大藏经】瑜伽师地论(100卷)
【大藏经】【注音版】朝时课诵
【大藏经】【注音版】华严经普贤行愿品
吃素要从何入手

环境恶化的根源

身相既离,心亦如幻,示疾者谁
人的冤亲债主是怎么来的

临终接引愿,预设的护佑
失望的牧牛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