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三藏法数 > 正文
指烦恼习气。结,烦恼;习,习气。据维摩诘所说经卷中载,天女于维摩诘之室,以天花散诸菩萨,花皆堕落,至大弟子,...梵名 ākā?ānantyāyatana,巴利名 ākāsānacāyatana。又作阿竭禅天、虚空知天、空知天、空无边处地、空无边处...(术语)耶输陀罗女所入之三昧也。依此三昧而生种种之欢喜,并使一切众生欢喜,故名越喜三昧,越乃超越无比之义。...(1197~1276)南宋临济宗杨岐派僧。日本临济宗兀庵派之祖。兀庵,又作兀庵。西蜀(四川成都)人。自幼出家,初习唯...旧译作“总相”,新译作“有”。为胜论学派所说六句义之第四句义。百论疏卷上之中(大四二·二四六下):“四者三摩...(术语)六识或八识之心王也。楞严经一曰:一切世间十种众生,同将识心居住身内。...(术语)又作引摄。佛菩萨之手引取众生也。涅槃经二十八曰:方便引接。往生要集上本曰:与无量圣众,同时赞叹,授手...(术语)Upamā,译曰喻。因明论纂要曰:喻者西方云为播磨,此译为喻。今因明中后同异支,准西方云达利瑟致案多(D...指出缠如来与在缠如来。(一)出缠如来,系一切诸佛在出障圆明位之称。(二)在缠如来,则是在一切有情缠垢中之称。此二...(一)出自旧华严经卷二十八“十明品”,新华严经卷四十四改为十通品。指十地菩萨所具之十种智明,又作十种神通、十种...(一)指忍辱之心。忍辱之心能防止一切外障,故喻如护身之衣。[法华经法师品] (二)袈裟之异名。袈裟能使人忍辱柔和...佛在舍卫国祇洹阿难邠坻阿蓝。时佛伤哀诸所有生死之类故,结出谶微,分别善恶,都有五道人作善恶有多少,瞋恚有薄厚...(弘化社32分本)...佛说盂兰盆经...
各位长老,各位法师,各位居士,各位善信朋友们: 本人想借着这次因缘,向香港佛教界人士简略地介绍一下,上虚下云...小宝气呼呼地放学回来了,和爸爸妈妈讲述学校里发生的事情,说班里有个同学太讨厌了,自己不会做作业老要抄别人的,...
有人问省庵大师:参禅一门,全仗着自己的力量,所以常常有魔事。念佛却是依靠他力,所以有佛的护念,魔事不会出现,...地藏菩萨地狱不空,誓不成佛;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大愿,自古以来深受僧、俗二众一致崇敬信仰。当代净土宗印光大...
弥勒菩萨是未来佛,经过七佛授记,为释迦牟尼佛的辅佐,现在正在兜率内院主持说法。是释迦牟尼佛的法统继承人。弥勒...问: 师父您好,弟子愚痴,虽然非常想去西方极乐世界,但总觉得那里很陌生,请问如何消除这种陌生感? 大安法师答:...如果生活是海,那么欲望如潮。 人生在世,不能没有欲望,就像大海不能不涨潮一样,这是一种自然规律。假如世人都没...
问: 师父,我皈依佛门多年,是个修得不好的在家居士。为什么这么说呢?这么多年忙忙碌碌地工作,现在刚退休时间不...
二种
【三藏法数】
[出法华安乐行义] 一凡种谓凡夫之人。不能觉了。因眼见色。生贪爱心。为爱造业。随业受报。轮回生死。相续不断。是名凡种。二圣种谓人因善知识。得闻法义。善能觉了一切诸法皆从妄念而生。观此妄心。犹如虚空。如是而修不着诸法。能为圣果之种。是名圣种。
上篇:闻经二种非器 | 下篇:二种受具戒法 |
梵语 vipa?yanā。音译作毗婆舍那、毗婆遮那。即观、观法与正观。即不向外求而深自内省,使内心趋向于真理之观察,...
结习
空无边处
越喜三昧
兀庵普宁
三摩若
识心
引接
播磨
二种如来
十明
忍辱衣
【大藏经】佛说分别善恶所起经
【大藏经】【注音版】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大藏经】【注音版】佛说盂兰盆经

【推荐】虚云老和尚在云居山的事迹点滴
宝贵的时间不是用来生气的

念佛为何也易招魔事
地藏法门简易修法

浅谈弥勒净土的信仰
觉得极乐世界很陌生,该怎么办呢
欲望适度则为利,过度则为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