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三藏法数 > 正文
指为广结佛缘而举行之密教灌顶。又作投华三昧耶。乃三灌顶之一,五种三昧耶之第二。即不分是器非器、持戒破戒或无戒...谓远离诸法相之寂静状态。依法华经卷二信解品所说,一切诸法皆悉空寂,无生亦无灭,无大亦无小,无漏亦无为。维摩经...(术语)如来之本誓名三昧耶,违越如来之本誓曰越三昧耶。漫授受秘法者之罪名也。不得传授,私诵真言,又授未灌顶人...(一)北魏僧。生卒年不详。从学于洛阳道辩法师。博通经论,辩才无碍,兼富文藻,以负才傲俗,其师道辩闻而杖之。其后...梵语 samāhita,巴利语同。意译等引、胜定。指由定力所引生之身心安和平等。又由前加行等所引发的定之分位,亦称为...(譬喻)身譬车,识比牛。智度论十九曰:如车有两轮,牛力牵故。能有所至,二世因缘,以成身车。识牛所牵,周旋往返...(杂语)Pāṇi,译曰手掌。见大日经疏一。...指别业妄见、同分妄见,乃众生个别或共同所起之两种妄见。据楞严经卷二载:(一)别业妄见,指诸众生迷失真性,自起妄...系菩萨所修之十种法。又作十种念处。即:(一)身念处,观身不净,所有身中从我所起诸不善法,悉皆远离。(二)受念处,...为释尊本生之一。即过去毗婆尸佛入灭后像法之世,印度波罗[木*奈]国王之子。据大方便佛报恩经卷三载,昔毗婆尸佛时...(故事)佛涅槃时,娑罗双树之色变为白也。涅槃经一曰:尔时拘尸那城娑罗树林变白,犹如白鹤。三代实录二曰:调御丈...如是我闻:一时,婆伽婆入于神通大光明藏,三昧正受,一切如来光严住持,是诸众生清净觉地;身心寂灭平等本际,圆满...瑜伽师地论卷第一 瑜伽师地论卷第二 瑜伽师地论卷第三 瑜伽师地论卷第四 瑜伽师地论卷第五 瑜伽师地论卷第六 瑜伽师...根据《灵岩山寺专修净土道场念诵仪规》(印光法师鉴定)整理并注音。句读及注音仅供参考。特此说明。...
外面的天气很冷,有很多人在寒风中为生计奋斗我们到高速公路或是到国道上,总能看到很多大型货车,有时候因为天气、...
在《佛本生故事》中有一则《樵夫与熊》的故事:有一个樵夫上山去森林中伐木。等伐完木要回家时,天上下起大雨,而他...
在大乘佛法的修学内涵当中,不管你是修什么宗派,都有两个重点: 第一个,你刚开始要成就一个善业力; 第二个,你进...有一个女孩自杀,被一个老人撞见了,未遂。女孩哭诉了好多自杀的理由,老人说了救她的理由。 第二天,老人拿了张一...
讲一个例子给大家参考。佛在世时,另外一个护法叫作波斯匿王。波斯匿王有三个公主,其中一个叫善光公主。她长得最庄...一般来说,人的天性是习惯于得到,而不习惯于失去的。我们比较容易把得到看作是应该的,正常的,把失去看作是不应该...
古人有云:祭而丰,不如养之薄也。 就是说祭祀无论多么丰盛,也不如老人活着的时候好好孝敬,哪怕生活条件拮据,也...
恩爱迷情,四大缘生妄有身。脓血交相润,臭秽常无尽。饶你会庄矜,画囊盛粪。一旦神离,不复堪亲近。切莫把未烂骷髅...
四一
【三藏法数】
[出法华经文句] 一理一理即中道一实相之理也。此实相之理。诸佛众生体性平等。无有增减。但众生体虽本具。全体在迷。唯诸佛觉知如实之相。乘此实道出应于世。要令众生得此实相。故经云。是法非思量分别之所能解。唯有诸佛乃能知之。又云。诸佛唯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为令众生开示悟入佛之知见。佛之知见。即理一也。(一大事因缘者。即一实相也。其性广博名大。诸出世之仪式。故名事。众生有此机感。故名因。佛乘机而应。故名缘。)二行一行即所修一乘之妙行也。谓实相之理
上篇:讲经四益 | 下篇:四陀罗尼 |
僧徒依佛所制之戒法,护自己身心,使离身口意三业之非,称为内护;族亲檀越供给衣服饮食等,称为外护。[北本涅槃经...
结缘灌顶
空寂
越三昧耶
亡名
三摩呬多
识牛
播尼
二种妄见
十念处
忍辱太子
林变
【大藏经】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
【大藏经】瑜伽师地论(100卷)
【大藏经】【注音版】朝时课诵

在修行的路上,要学会自我激励

施恩、受恩与报恩

心常觉照、不随妄转,你就成功了
生命尺

心强业重,得果报时那个势力就不同
把「失去」当成习惯

活着不孝,死了乱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