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释尊本生之一。即过去毗婆尸佛入灭后像法之世,印度波罗[木*奈]国王之子。据大方便佛报恩经卷三载,昔毗婆尸佛时,有波罗[木*奈]国,其王聪睿仁贤,常以正法治国,王有子,性善而不瞋,故名忍辱。王病笃时,奸臣为除太子而谓唯有不瞋之人眼、入髓方能治病,太子以己性不瞋,遂剜二目,并断骨出髓,以为妙药。彼时之太子即释尊之前身。此为有关释尊修忍辱行本生故事之一。[经律异相卷三十一](参阅“忍辱仙”2894) p2893
佛教词典 > 佛光大辞典 > 正文
(名数)诸家释法华经无不大判之以本地门垂迹门之二门,一经二十八品中,前十四品为迹门之序正流通,后十四品为本门...禅林用语。为“省数钱”之对称。足,即十分之意;陌钱,即百钱。在禅门中,以临济宗圆悟克勤之法嗣大慧宗杲为派祖之...【法界】 指意识所缘对象的所有事物。为十八界之一。《俱舍论》卷一载,受、想、行三蕴与无表色、无为法,称为法界...(经名)具名佛为首迦长者说业报差别经,一卷,隋瞿昙法智译。为首迦长者说一切众生系属于业。依止于业,随自业而转...【一世界中无二如来俱时出现】 p0019 俱舍论十二卷十一页云:若尔;何故一世界中,无二如来,俱时出现?以无用...(术语)新调佛像经卷及堂塔等时之法事也。庆喜成功,赞善根之义。安像三昧仪轨经曰:从三昧起,说彼塑像画雕庄严,...指结夏安居的最后一日。...(经名)佛说金色迦那钵底(Ganapati)陀罗尼经,一卷,唐金刚智译。说大圣欢喜天之修法。...【不修身不修戒不修心不修慧】 p0345 大毗婆沙论一百二十三卷三页云:此中依二修作论。谓对治修,除遣修。若于身戒...亦名:摩触戒犯缘 子题:有染心、染心 行事钞·尼众别行篇:“摩触戒。六缘成犯:一、是人男子。二、作人男子想。三...(杂语)四正断之一。所起之恶法,断已更生,则更精进而不使生起,断之又断故曰断断。...小品经序 释僧睿 般若波罗蜜经者,穷理尽性之格言,菩萨成佛之弘轨也。轨不弘,则不足以寮群异指其归;性不尽,则物...尔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是时世尊思惟观察。愍未来诸众生故。说是七俱胝佛母心准提陀罗尼法。即说咒曰。 南谟飒...唯识三十论颂 世亲菩萨造 大唐三藏法师玄奘 奉诏译 护法等菩萨约此三十颂造《成唯识》,今略标所以。谓此三十颂中,...
一个菩萨的转变,他的转变是全面性的转变,色受想行识五蕴的转变。这个转变的过程,有一个很重要的道理我们必须要知...
神秘现象不一定是宗教才有,不信宗教的人也会发生,只不过他们把神秘现象当做幻觉来处理。至于一般人对于鬼神的现象...昨天,一名网友不断追问我:你相信前世吗?前世真的存在吗?你有什么证据证明前世真的存在?如果前世真的存在为什么...
一天,法慧大师和两位弟子在经堂里诵经之后,稍事休息时,突然听到嗡、嗡的叫声,小和尚流水悄声对师兄说:师兄!你...问: 福德与功德有何区别,净业行人应如何修功德? 答: 所言福德,是以有所得心,修五戒、十善乃至六度万行,自然...大家都知道,很多人既无知又喜贪求,于是就会产生,无尽的烦恼业障,那人到底最容易贪求什么呢?即是五欲、财、色、...
问: 请问日常生活中,如何锻炼觉照?初学者从何下手?如从心下手,又怎么下手?每每都是事后,为何不能当下,甚至...
在生命当中我们自己得到一个暂时的果报,别人也得到一个暂时的果报,我们会一直认为说,我是比较重要的,别人是比较...
忍辱太子
【佛光大辞典】
上篇:忍辱六种功德力 | 下篇:忍辱仙 |
(界名)Yāmā,又作焰天,炎天,夜摩,须夜摩,焰摩。译曰妙善,善时分。欲界之第三重天也。可洪音义一曰:盐天,...
本迹二门
足陌钱
法界
业报差别经
一世界中无二如来俱时出现
庆赞
自恣日
金色迦那钵底陀罗尼经
不修身不修戒不修心不修慧
尼摩触戒犯缘
断断
【大藏经】小品般若波罗蜜经
【大藏经】佛说七俱胝佛母心大准提陀罗尼经
【大藏经】唯识三十论颂

舍掉现在才能得到未来

佛教如何看待神秘通灵
真的有前世吗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福德与功德有何区别
用平常心来看待

日常生活中,如何锻炼「觉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