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三藏法数 > 正文
【六位心所】 心所乃从属于心王、与心王相应的作用。为五位百法中的心所有法,简称心所。心所有五十一种,分为遍行...凡五卷。高丽僧一然(1206~1289)撰。今收于大正藏第四十九册。为记录朝鲜三国(新罗、高句丽、百济)所传遗闻逸事...识梵语婆哩惹儞,心之异名,了别之义也。心对于境而了别名为识,唯识论曰:识谓了别。又曰:识以了境为自性。大乘义...梵语 aviksipta-citta。(一)专注一事,使心不散乱、动摇之谓。华严经卷三十九(大一○·八四二上):“汝等应离诸疑...(修法)行灌顶法式前,准备豫修之修行也。...明代江苏常熟人。字元立。号那罗窟学人,又称槃谈。以父荫受职,三迁至刑部主事,出知辰州府,任职长芦盐运使,累官...(异类)饿鬼名。正法念经十七曰:迦摩饿鬼。经注曰:迦摩雨卢波,魏言欲色。Kāmarūpa。...(植物)娑罗树之译。此树冬夏不凋,故以意译曰坚固。晋译泥洹经一曰:坚固林中双树间。凉译涅槃经一曰:娑罗双树间...(名数)又云净土三部。一佛说无量寿经二卷,二佛说观无量寿经一卷,三佛说阿弥陀经一卷。...罗刹,梵名 Rāksasa,一作 Nairrtī,音译作涅哩底、涅哩帝、祢哩底。即密教之罗刹主天,鬼王之名。属八方天之一,...【无明为缘造不动行】 p1088 法蕴足论十卷七页云:云何无明为缘造不动行?谓有一类、于空无边处天,系心悕求。彼作...无量义经...君不见。绝学无为閒道人。不除妄想不求真。 无明实性即佛性。幻化空身即法身。法身觉了无一物。 本源自性天真佛。五...阿閦佛国经卷上 发意受慧品第一 闻如是:一时佛在罗阅祇耆闍崛山中,与大比丘众比丘千二百五十人俱,皆阿罗汉也生死...
中国的佛教史上,知识分子与佛学的关系是非常重要的议题,在当下的语境中,也具有非常的吸引力。我们的所思所想,所...问: 我一直在家念佛,也没有什么成绩,据说有人念佛能念到根尘脱落,是什么样子?什么是进入大光明境?听说很多人...
贫穷之人是由于多生多劫没有种植善因,所以今生穷苦潦倒、饥寒交迫。大家都很害怕贫穷,这固然是人生当中的困境、逆...
不是说很舒服、很容易的就把自己所干的事情干好,就是学一个木工、瓦工也不容易呀!我们是出家人,是修行人,别说是...《一》前言 今天是观世音菩萨的圣诞日,所以向诸位介绍伟大的观世音菩萨。这对圣严本人来说,尤其感到无限的亲切和...
那么下面就是能除罪否疑。那有人问:临终的时候以猛利的心念佛能除八十亿劫生死重罪,那么平时至诚心称念名号也能除...八关斋戒是佛陀为了使在家信众有机会学习出家生活,藉以长养出世善根,种植出世正因,而特别开设的方便法门。所以,...
有一天,唐朝的高僧一行禅师遇到了三刀和尚,告诉他说:我看你一身好像火喷,头部好像沥血,这是头与身躯的灾戾之气...
天上四塔
【三藏法数】
[出佛成道记并本行集经] 一箭塔经云。太子年方十五。与诸释种角艺太子一箭穿七金鼓。又一箭彻过七铁猪。复入于土。水泉迸出。遂名箭井。时帝释遂取其箭。于忉利天建塔供养。(梵语忉利。华言三十三。乃帝释所居之天也。)二发塔经云。太子初出家时。自持宝刀而发愿云。我今截落此发。誓与众生断除烦恼习障。寻以发掷空中。时帝释接向天上。建塔供养。三盋塔经云。菩萨将诣道树。成等正觉。时有天人。告善生村主二女难陀婆我曰。汝可最初施食。于是二女以乳烹麋。用盋盛献。菩萨
上篇:四满成佛 | 下篇:四处立塔 |
三皈戒有二称: 一、翻邪三皈 翻从来之邪信,初入佛道受三皈,曰翻邪三皈。 二、重受三皈 其受五戒八戒等...
六位心所
三国遗事
识
一心不乱
灌顶加行
瞿汝稷
迦摩
坚固林
弥陀三部
罗刹天
无明为缘造不动行
【大藏经】【注音版】无量义经
【大藏经】永嘉证道歌
【大藏经】阿閦佛国经

近代知识分子和净土信仰
大安法师:什么是根尘脱落和大光明境

饥寒困苦爱易除,义无反顾往极乐

功夫做的纯熟,妄想烦恼就会辗转消失
【推荐】观世音菩萨

【推荐】带业往生对我们多么的重要
八关斋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