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三藏法数 > 正文
(术语)挂袈裟而偏袒右肩,是表比丘恭敬尊者之相也。释氏要览曰:律云:一切供养,皆偏袒,示有便于执作也。法华经...【烦恼障种断之渐顿】 p1196 成唯识论十卷一页云:第七识俱烦恼障种、三乘将得无学果时,一剎那中,三界顿断。所知...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八以虚空、日光、日影三者比喻法、报、化三身,即:(一)法身如虚空遍,谓法性之身本体周遍,譬如...(人名)唐京师西明寺圆测,慧解纵横,玄奘三藏为慈恩基师讲新翻之唯识论时,测赂守门者隐而听之。归则缉缀义章。将...故不故思者: 一、故思业 思有三种: 一、审虑思 二、决定思 三、动发胜思 前二种思是发身语远...(名数)一施远来者,二施远去者,三施病瘦者,四施饥饿者,五施智法人。见贤愚经诸经要集十一。...指修行与誓愿。又作愿行。依据智顗之释禅波罗蜜次第法门卷一上所载,若有愿而无行,则犹如一人要度到彼岸,而不肯预...因位的人,是尚未到达佛果的修行人的总称。...【得法】 p0992 瑜伽八十六卷二页云:随获一种沙门果故;说名得法。 二解 瑜伽八十三卷十四页云:言得法者:谓随证...【非想非非想处近分及根本】 p0721 显扬二卷五页云:如经中说,超过一切无所有处,入非有想非无想,非想非非想...【生身究竟】 p0477 分别缘起初胜法门经八页云:复言:世尊!若六处满,生身究竟;何缘复说触受二种?世尊告曰:若...阿閦佛国经卷上 发意受慧品第一 闻如是:一时佛在罗阅祇耆闍崛山中,与大比丘众比丘千二百五十人俱,皆阿罗汉也生死...(印光大师校印本)...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王舍大城竹林园中,与大苾刍众五百人俱。 时,有众多苾刍身患痔病,形体羸瘦、痛苦萦缠,于...
一天,一个小和尚跑过来,请教禅师:师父,我人生最大的价值是什么呢?禅师说:你到后花园搬一块大石头,拿到菜市场...
设定目标当中有二个内容:第一个是自利的功德,第二个是利他的功德。首先从菩萨道来说,我们自利的功德有二个:第一...问: 弟子一接触到净土法门,就欢喜信受,并想方设法介绍给不曾接触佛法的家属,但家人对于弟子送的讲经书籍和光碟...
问: 称赞净土佛摄受经(阿弥陀经的另一个版本)里讲到,在临终时阿弥陀佛和观音菩萨、大势至菩萨、无量声闻弟子都...
当年,慧可请求达摩为之安心。达摩要慧可取心来,以便为之安。慧可取心,了无可得。达摩因此,为之安好了心。在此,...
有一位研究力学的教授常常跟学生讲述一个道理高空物体高速下落时,什么力量都难以抵挡。比如一只空中飞行的小鸟都能...问:现在我想学的东西很多,对于生命的存在和天地万物的法则都很感兴趣。我想首先请问:做人的意义在哪里?佛教认为...
文钞原文: 迨至众生机尽,如来应息,而大悲利生,终无有尽。由是诸大弟子,分布舍利,结集经藏,俾遍界以流通,冀...
三经通别
【三藏法数】
[出法华玄义] 如来一代所说诸经之内。无不具此教行理三。无不以别而契于通。以通而应于别。通则通于诸经。别则别有所以。教有通别。依教明行。行有通别。从行显理。理有通别也。一教经通别教即圣人对机所说一切言教也。夫教本应机。机宜不同。部部别异。故名教别。诸部虽异。通是佛说。故名教通。所谓从缘故教别。从说故教通也。(部部者。经教部类也。)二行经通别行即依教修行。亦进趣之义也。泥洹真法宝。众生以种种门入。教既为门不同。行则所入亦异。所入之门虽异。所契之
上篇:三藏诠三学 | 下篇:法华三周 |
(仪式)谓初更一点后大钟百八下也。为三遍分之如晓钟。...
偏袒右肩
烦恼障种断之渐顿
三身遍相
圆测
故不故思
五种布施
行愿
因人
得法
非想非非想处近分及根本
生身究竟
【大藏经】阿閦佛国经
【大藏经】【注音版】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
【大藏经】佛说疗痔病经

【推荐】人生最大的价值是什么

人生的目标该如何设定
大安法师:如何把佛法介绍给家人

【推荐】为什么很多念佛人害怕临终没有正念

安心,就这么简单

父母之恩,昊天罔极
圣严法师《还债平安,还愿快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