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唯识论十卷一页云:第七识俱烦恼障种、三乘将得无学果时,一剎那中,三界顿断。所知障种,将成佛时,一剎那中,一切顿断。任运内起,无粗细故。余六识俱烦恼障种,见所断者,三乘见位真见道中,一切顿断。修所断者,随其所处,一类二乘,三界九地,一一渐次九品别断。一类二乘,三界九地,合为一聚,九品别断。菩萨要起金刚喻定,一剎那中,三界顿断。
佛教词典 > 法相辞典 > 正文
唐代僧。龟兹国(新疆库车)人。又称勿提提犀鱼。住于屈支城西门外之莲华寺,除西域诸国之语言外,兼通梵、汉语言。...独觉乘的行人,独处山林,见飞花落叶,便能悟知世法无常,因而开悟获证涅槃。...【生命】 指自生至死的生命持续期间,有体温(暖)与意识(及潜在的阿赖耶识)同时存在,此即是一期生命的持续。此...唯识论所立。以有漏无漏之慧,明了观察现前之境,其方法有六种,称为六现观。即:(一)思现观,谓思所成之慧。此作用...(传说)快目王以仁慈治世,行布施,修佛道。敌国之王闻之,使盲目婆罗门来乞王眼。王喜,剜两眼着掌中,立誓曰:我...亦名:作法摄衣界无势分 戒本疏·三十舍堕法:“问:‘同是摄衣,何为作法无势分者?’‘(一、约教法有无)一解云...梵语 mātsarya-rāga。悭吝贪着之意。即惜物而不布施与人,并贪求而无满足。法华经方便品(大九·八上):“若以小...(术语)Mahāsattva,余经所谓摩诃萨也。译言大众生。...为三土、五土之一,或系唯识宗所立为佛身所居四土之一。略称化土。即佛变化身所住之土。据成唯识论卷十载,变化土即...【二十二根三界系别】 p0041 瑜伽五十七卷八页云:问:几欲界系?答:四十五少分。问:几色界系?答:十五少分...指一切有为有漏之秽土。为五蕴世间、众生世间、器世间之总称。大乘起信论(大三二·五八二下):“一切世间有为之法...瑜伽师地论卷第一 瑜伽师地论卷第二 瑜伽师地论卷第三 瑜伽师地论卷第四 瑜伽师地论卷第五 瑜伽师地论卷第六 瑜伽师...悲华经卷第一 转法轮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耆闍崛山,与大比丘僧六万二千人俱,皆阿罗汉,诸漏已尽,无复...尔时,无尽意菩萨即从座起,偏袒(tǎn)右肩,合掌向佛,而作是言:世尊,观世音菩萨以何因缘名观世音? 佛告无尽意菩...
念佛也要明了自心,这些都是作为上品往生的开示,这种要求是比较高的。觉明妙行菩萨就问达本达本就是原来那个好丹术...问: 弟子经常要路过太平间,就感觉害怕,请法师开示怎么办? 大安法师答: 太平间,路过太平间是好事啊,你天天路...
人们常说:无事不登三宝殿。无事不登三宝殿说法从何而来?是什么意思?三宝殿指的是哪里? 无事不登三宝殿是指佛教...问:长老慈悲,弟子有一些朋友,总是满口的佛语,但是行为确是不如一般人,表里不一。问题是,我们是要远离他们呢?...
《楞严经》把我们一念心性的体用做一个说明,如来藏简单说就是我们现前一念心,含藏真实的一面,也含藏虚妄的一面,...印祖说,所遗憾的是自己的色力衰弱,身体不好,力量不够,修行呢,很难勇猛。这些都是谦虚的话,印祖的修行非常精进...
问: 西方极乐世界在现前一念心中全体具足,可弟子却感觉不到;事相上的极乐世界又在十万亿佛刹之外,遥不可及。故...1、护法善神发怒远离,冤魂魔障如蝇附烂肉聚于此人; 2、今生贫穷,来世百次长劫堕地狱,纵投人中为疯子; 3、修行...
烦恼障种断之渐顿
【法相辞典】
【烦恼障种断之渐顿】 p1196
上篇:烦恼杂染自性差别 | 下篇:极微非实 |
(术语)因明用语,三量之一,又曰圣教量,正教量,声量。以圣教之至言量邪正也。俱舍光记五曰:至极之教,故名至教...
莲华精进
飞花落叶
生命
六现观
快目王施眼
摄衣作法界无势分
悭贪
摩诃刹头
变化土
二十二根三界系别
一切世间
【大藏经】瑜伽师地论(100卷)
【大藏经】悲华经
【大藏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想要明心,这句名号就是佛心
太平间是我们最好的大学

「无事不登三宝殿」的说法从何而来
梦参老和尚:如何面对满口佛语却言行不一的朋友

本来什么都没有,只是循业发现而已
大安法师:信愿坚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