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三藏法数 > 正文
【地遍处】 p0615 集异门论十九卷七页云:问:地遍处定,加行云何?修观行者、由何方便,而能证入地遍处定?答...(书名)大乘修行菩萨行门诸经要集之略名。...复次有一分离欲、具分离欲、通达离欲、损伏离欲、永害离欲。一分具分离欲者,谓或依地离欲说,若于此地乃至能断八品...就报上观之,又有三种果报。三果报者,谓异熟、等流、增上三者。 第一、异熟果 善恶之业,异世而熟,其所受果...亦名:静默戒释名 行事钞·随戒释相篇:“静默者,谓无高声也。”(事钞记卷二五·三九·二)...【径】 p0948 瑜伽十八卷四页云:云何为径?径、有二种。一者、烦恼径,二者、业径。此中径者:意明因义。...(术语)日本见真大师所立二土之一。方便者,对真实而言,化身土者,对真佛土而言。为摄以自力修诸行,及行念佛而愿...亦名:结说戒堂法并解 羯磨疏·集法缘成篇:“结解说戒堂者,多人别造,至时须定。故立法示,后集无疑。既设说已,...(故事)优多罗比丘常离人中,而在冢间思味法乐,为佛弟子中第一位。增一阿含三曰:常乐冢间,不处人中,所谓优多罗...全一卷。又作正法恭敬经、威德陀罗尼中说经、善敬经、应恭经。北魏佛陀扇多译。收于大正藏第二十四册。内容叙说比丘...贤(梵 bhadra)与圣(梵 ārya)之并称。贤,即善和之意,指见道以前调心离恶之人;谓凡夫离恶而未发无漏智,不证...(龙藏本)...僧伽吒经...大智度论卷第一 大智度论卷第二 大智度论卷第三 大智度论卷第四 大智度论卷第五 大智度论卷第六 大智度论卷第七 大智...
过去,佛陀住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曾经教导比丘:当眼、耳、鼻、舌、身、意六根接触外在的色、声、香、味、触、...过去,佛陀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弘化之时,阿那邠祁长者身患重病,舍利弗尊者以天眼观见此事,随即跟阿难尊者说:你...一、有无的判断 宇宙万有,森罗万象,世出世间一切法,千差万别,形形色色,我们要用什么方法去判断这法是有,那法...
愚痴的凡夫由于无始世以来虚伪恶邪妄想,由于无始世以来,因为自心所现的虚伪恶邪见,种种的妄想之所回转,就是真如...
我们先解释普跟贤这两个字。因为名以召德,一个菩萨的名号往往是诠释他的功德。这个菩萨,他的内心有两个功德:第一...
念佛法门里有四种念佛。有观像念佛,观阿弥陀佛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还有观想念佛,观想西方极乐世界依正庄严。还...佛教劝我们不要杀生,其意义有四种: 一、杀生害命,罪业深重,不能入佛门解脱之道。 大智度论云:诸余罪中,杀业最...
富嫌千口犹伶仃,贫恨身存似绁刑 何事庄生齐物了,一声青磬万缘醒 「富嫌千口犹伶仃」,禅宗祖师有句话:「富嫌千口...
二木
【三藏法数】
[出法华经文句] 一大树大树。喻别教菩萨也。谓此教菩萨。于法华会上。闻设一乘之法。受记作佛。普度一切众生。如彼大树。蒙一雨所润而得增长。敷劳郁茂。则能普覆一切。是名大树。二小树小树。喻通教菩萨也。谓此教菩萨。亦于法华会上。闻说一乘之法。受记作佛。而不及别教菩萨根器之大。化用之广。是名小树。
上篇:二种胜 | 下篇:二乘 |
【五种相貌染爱增长】 p0284 瑜伽十八卷十七页云:云何倍增染爱?谓由五种相貌,当知染爱增长。何等为五?谓如有一...
地遍处
菩萨行门诸经要集
离欲
三果报
高声白衣舍戒释名
径
方便化身土
摄僧说戒堂结法并解
冢间第一
正恭敬经
贤圣
【大藏经】【注音版】佛说四十二章经
【大藏经】【注音版】僧伽吒经
【大藏经】大智度论

触物起照 断截惑根
阿那邠祁长者投生天道缘
怎样知道有观音菩萨

谦卑不会减少你的实力

普贤菩萨有什么样的功德妙用呢

持名念佛简易殊胜普摄三根
佛教劝我们不杀生的四个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