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三藏法数 > 正文
不放逸者,依止正勤无贪瞋癡修诸善法,于心防护诸有漏法为体,成满一切世出世福为业,谓由正勤等为先能修一切善法及...(故事)南史梁武帝纪曰:有沙门智泉铁钩挂体,以燃千灯,一日一夜端坐不动。苏舜钦闻见录曰:岁大旱,仁宗祈雨甚切...(譬喻)挽臼石之牛也,彼磨牛只劳身形,以喻比丘之徒,身虽行道,而心无行道者。四十二章经曰:佛言:沙门行道,无...(Satipirita)为斯里兰卡(锡兰)佛教徒日常之最大法会。该法会连续举行七天,主要在祈求丰收等,故亦称七天祈福法...梵名 Sarasvatī-devī。古代印度婆罗门教、印度教之文艺女神。音译作萨啰萨伐底、娑罗室伐底。又作大辩天、大辩才...(杂语)译曰新驴屎。见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治病合药经。...行事钞·随戒释相篇:“携手道行戒。除病,或眼闇须扶接者。”(事钞记卷二五·四四·一九)...(术语)五盖之一。身口意之三业不静,好为喧噪也。身掉者,好游走诸杂戏谑,不暂坐安静。口掉者,好吟咏,争是非,...梵语 sānu?aya-citta。随眠,即烦恼。有随眠心,即指有烦恼之心。据俱舍论卷二十、俱舍论光记卷二十所说,可分为有...修善恶之因,可感招苦乐之果。例如三种佛身中之报身即属修因感果之佛,又如阿弥陀佛之西方净土乃缘于因愿所获致者,...于禅林中,指送葬之当日。敕修百丈清规卷二帝师涅槃(大四八·一一一七上):“正日,鸣钟集众。”[禅林象器笺卷三...妙法莲华经卷第一 妙法莲华经卷第二 妙法莲华经卷第三 妙法莲华经卷第四 妙法莲华经卷第五 妙法莲华经卷第六 妙法莲...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佛告诸比丘:「当知食以节度,受而不损。」 佛言:「人持饭食施人,有五福德...佛说大乘造像功德经卷上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三十三天波利质多罗树下,与无量大比丘众及无量大菩萨众俱,弥勒菩萨摩诃...
【时长者子见佛相好。千福庄严。因问彼佛。作何行愿。而得此相。时师子奋迅具足万行如来告长者子。欲证此身。当须久...一个母亲惩罚了自己5岁的女儿,因为她把一整卷精美而昂贵的包装纸剪坏了,是那种很少见的金色。当看到女儿用这卷包...
怎么个修行?怎么修法?怎么修怎么行?首先要知道我们为什么要学佛、要修行。现在居士到处都在举行各种活动,都在修...
我们修念佛法门,有没有秘诀?印光大师这样告诉我们,如果有人说:我有一个念佛的秘诀,单独传授给你。他说这个肯定...整个大乘佛法的止观修学,有二个重点:第一个云何应住,第二个云何降伏其心。 你的生命怎么安住?这是根本问题,就...问: 请问师父,师父说忏悔业障要拜八十八佛,不过我们如果每天以拜佛的方式,有没有起到忏悔的同等作用?谢谢! 净...
楼下有个杂货店,开店的是位老人,面容慈祥,性情开朗。据说,他是近三十岁才从农村到城里打拼的,在城里成了家买了...
《楞严经》里面说,因地不真,果招迂曲。就是说你这个发心不正的话,你的发心不是为了要了生脱死,如果没有彻彻底底...
二种生死
【三藏法数】
[出唯识论] 一分段生死分即分限。段即形段。谓六道众生。随其业力所感果报。身则有长有短。命则有寿有夭。而皆流转生死。故名分段生死。(六道者。天道。人道。修罗道。饿鬼道。畜生道。地狱道也。)二变易生死因移果易。名为变易。谓声闻缘觉菩萨。虽离三界内分段生死。而有方便等土变易生死。如初位为因。后位为果。又后位为因。后后位为果。以其因移果易。故名变易生死。(方便土者。修戒定慧方便之道。得生其中在方便土。)
上篇:二藏 | 下篇:二女 |
【唯境无识】 为‘唯识无境’的对称。系承认外境为实存的主张。唯识宗十大论师之一的护法论师主张‘唯识无境’说,...
不放逸
肉灯肉香
磨牛
萨帝毕利多法会
辩才天
骨鲁怛佉
携手道行戒开缘
掉散
有随眠心
修因感果
正日
【大藏经】【注音版】妙法莲华经
【大藏经】佛说食施获五福报经
【大藏经】佛说大乘造像功德经

地藏菩萨最初的发心
女儿的礼盒

我们为什么要修行

念佛的秘诀与方法
今暂做娑婆客,不久莲池会上人
拜88佛和拜阿弥陀佛是否有同等的作用

【推荐】最大的成功莫过于豁达的胸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