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三藏法数 > 正文
即以名诠显事物之自性。俱舍论、成唯识论等,以之为心不相应行法之一,并立名身、句身、文身三者。名(梵 nāman)...(一)谓入灌顶坛受法,为密教修法之一。坛,为梵语 mandala(曼荼罗)之意译,系密教金刚界、胎藏界两部诸尊各如法集...(修法)大日如来以梵志说四十四种邪道之火法,分说十二种真道之护磨法十二神。一、智火为最初,名大因陀罗。端严净...又作比丘尼戒、苾刍尼律仪。通常称五百戒。南山律宗作三百四十八戒,即八波罗夷、十七僧残、三十舍堕、一百七十八单...(杂名)Mleccha,又作弥离车,弥戾车。胡种之称。译曰垢浊种。续高僧传四(玄奘传)曰:迦果斯地北,民杂胡戎,制...(一)梵名 Ku?āgrapura。音译矩奢揭罗补罗。位于中印度摩揭陀国之正中,为摩揭陀国王舍城之旧城,故又称旧王舍城。...(术语)身者积聚之义,二名积集,谓之名身。三名已去,谓之多名身。...有广狭二义,广义乃泛指所有佛教徒,狭义则指僧侣,意谓释门中之徒侣。四分律删繁补阙行事钞卷下三(大四○·一四一...不是有的有,因一切之有都是缘生法,只有假相,无有实体。...复次觉与不觉,有二种相,一者同相,二者异相。 一、同相者 譬如种种瓦器,皆同微尘性相,如是无漏无明种种业...【无常想】 p1052 集异门论十三卷十二页云:无常想云何:答一切行皆无常。于无常行,由无常故,如理思惟,诸想,等...我闻如是:一时佛在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诸漏已尽,神通明达。诸众圣其名曰:尊者阿难,...佛说无量清净平等觉经卷第一 佛在王舍国灵鹫山中,与大弟子众千二百五十人、菩萨七十二那术、比丘尼五百人、清信士七...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毘舍离国。食时到,入城乞食。时毘舍离城中,有一梨车,名鞞罗羡那(秦言勇军)。譬如天与诸天女共...
【法界中有十,不染污无明,治此所治障,故安立十地。复次,应知如是无明,于声闻等非染污,于诸菩萨是染污。】 在...
息诸缘务,有四意: 一、息治生缘务。 不作有为事业。这个自身的事业,就是维持生活的事业,士农工商,不做一些有为...
布施破悭吝,乃六度菩萨行之首。布施有种种利益,诸大小经典广赞布施功德开示人天之善道,布施为福业善人之相,破贫...一、修福 (一)福的意义与类别 何谓福?福是指人间富贵寿考,子孙繁盛,身体健康而言。韩非子云:全寿富贵之谓福。...
无始以来我们造了无数的业,逐一受报,什么时候才能成佛呢?成不了了。就是说,(如果说)业果不定的话,成无因果了...
所言瞋心,乃宿世习性。今既知有损无益,宜一切事当前,皆以海阔天空之量容纳之。则现在之宽宏习性,即可转变宿生之...
【原文】 醉生梦死,恒言也,实至言也。世人大约贫贱、富贵二种:贫贱者,固朝忙夕忙以营衣食;富贵者,亦朝忙夕忙...
普贤者,梵云邲输跋陀。据《悲华经》所载,阿弥陀佛往昔为转轮王时,名无诤念,第八王子名曰泯图,泯图于宝藏佛前发...
一善心
【三藏法数】
[出涅槃经] 心即以根对尘所起一念之心也。若起一念恶。即消灭众善。若起一念善。即破除众恶。故经云。修一善心。破百种恶。是也。
上篇:一心约教有异 | 下篇:一人 |
(术语)往返沉没于生死海也。...
名诠自性
入坛
十二种火法
比丘尼律仪
蜜利车
上茅城
名身
释侣
非有
觉不觉二相
无常想
【大藏经】佛说无量寿佛名号利益大事因缘经
【大藏经】佛说无量清净平等觉经
【大藏经】佛说出家功德经

我执和法执带来的障碍

太多的外缘,会带动无始劫来的攀缘心

尽物布施,得福增多
文珠法师《修福修慧修净土》

【推荐】六个方法可以忏除过去和现在所造的罪业

如何对治瞋心

朗然独醒,大丈夫当如是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