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法)大日如来以梵志说四十四种邪道之火法,分说十二种真道之护磨法十二神。一、智火为最初,名大因陀罗。端严净严相,增益施威力,焰鬘住三昧,当知智圆满。此中最初之火,即是菩提心之慧光也。形方,色黄,即是表金刚座。端严者,是内庄严,言此智火,具本尊之形一切之功德故也。增威者,是外事,谓十力等之用也,此智火其性如是,内外之功德,庄严圆满,能与十力共,故增威也。识此火故,烧无始以来无明之积薪无复遗余,如劫烧时之火灰烬皆尽,荡然无垢,一切如来之功德,皆成就也。然此火神即名为智,其相端严成金刚色,以圆光焰鬘自围绕,坐此光中住于寂然正受三昧,由住此三昧故,智光满足。此智光,即是毗卢遮那之别名也。即以此尊表此智,若于初观观此火神则能成一切之事,此中方坛,梵言摩诃因陀罗,是帝释尊之别名也。又即金刚轮之别名也,智是内证,其外发之表,作金刚杵形。与此方座之形相似,然但观四角坛中有本尊即是也(此杵头有四角形)。上言增威者,若就形像所表而论,即是体貌圆满丰备之言,然据理言之,则即心法门也。然火有二法,若能修瑜伽者,唯观此尊形像之相而诵其真言(即诵其名是也);即名内心火法,若以顺于世间之故作坛,则当作方坛,而周匝有光焰,自身亦着黄衣,想火炉中有此本尊,然后所作之事成,不然则不成。此法与息灾相应,是坚固之法,是配于初菩提心之阿字门,由此因缘而智具足也。二、第二火名行满普光秋月华吉祥圆轮中珠鬘鲜白衣。第二火名行满者,即按名而表义,其梵音即亦真言也。初发菩提心次修行,其行满者,即名为佛也。此即以大悲为根,菩提心为种子。其形如秋夜之月,光辉照朗,周匝四面,身服白衣,具种种之德(谓身端严肥满可喜也),其右手持数珠,左持军持。此像在月轮中。即是心性清净圆明之义,以此妙行之火,烧垢心戏论之薪也。若作观时,亦即观此圆明,作为本尊之形,上文所谓皆体如来内证之德,意彰于外故者,以法门表示之故也。若外作者,作圆炉,以白檀末涂之,以白华等为供养,自亦衣白衣,是为息灾之法。灾有无量,如诸外世间小火虫霜蝗等种种之寂耗,及内身一切病恼之类,其形万端,自身他身,皆能净除之也。又无始以来有疑心,谓于深法生犹豫,信不决定,此即为障,此火能消除之,亦是息灾之义也。此息灾护磨,亦有二种:但为瑜伽相应之念诵或外护磨而作火法也。然若能辨供,则兼事作;若不辨则但心作即得,有物可作而不作之,但以心作,不如法也。三、第三摩噜多黑色风燥形。第三火尊,名风为燥,由风而生,因作风子之形而燥黑也。此内色黑而外加燥形,如涂灰外道也。此尊处风轮中即为半月形,亦作端坐三昧之形,谓行人初发菩提心,虽欲进行,而无始以来妄惑烦恼之根本未除,数来牵破观心,而加闇弊,因作此法也。风者不住之义,又如世间之风,能坏重云,此不住之风亦如是,能散坏诸障也。此尊坐于风坛中,手执帛,去头三五寸,两头执之,如天衣之形,其色青,是表风之义,此是阿毗阇噜迦法,亦有内外二法。四、第四卢醯多色如朝日晖。第四火尊,赤如日晖,住于三角中,右手执刀端坐,刀者表利慧断结也,如日初出时,夜除昼现,暗尽明现,故取此色,火神如此形色,光焰亦尔,身相端满住于前之三昧而作微怒之形。五、第五没 拏。多髭浅黄色,修颈大威光,遍一切哀愍。没 拏者,和合之义,此尊作黄色,谓黄色兼有火色也,和合者是兼二法也。其像左边作怒状,右边作熙怡微笑之形,各生半身,此微笑不瞋不大喜,是寂住之表也。身上有毛,谓髭鬓发之类稍多,然不可过多,若多置,则使不端严也。其顶长,有大威光,其身色一边赤,一边黄,怒边当赤,其坐亦右方为半金刚座,左方为三角半火座,左持刀,右持跋折啰。有内外二法例如前。此和合能遍于一切之招召息灾而俱成之,内用即智光烦恼即灭无生,若外作时,香华身服要亦二种:念诵时亦作此形,如本尊也。仍一目怒一目寂然,除灾满愿一时得成,以此等遍之理,故得有如是之用,不同于偏方之教也。六、第六名忿怒。眇目霏烟色,耸发而震吼大力现四牙,其身烟色者,非甚黑非甚白也。其闭一目者,如不动尊也。其发上散,作蓬头状,作大吼形,谓大开其口,如呼吼之形也。口有四牙而俱出,上下各二,此亦摄二事,一火一风也。七、第七阇吒罗。迅疾备众彩,第七名温腹,如以上世间之火,谓是身内之火能消化食物而资身也。此正法中之义则不然,腹内之火,即是内证之智,迅疾者,其形更加忿怒,又比前甚。八、迄洒耶犹如电光聚。第八名费耗,是除遣之义,谓使一切业垢等事,悉除遣而无余也。此尊能除一切身中之障,即毗那也迦之类,皆使消耗,其色如聚集众多电光而不可瞻睹之状,此是金刚轮之同类也。九、第九名意生。大势巧色身。意生者,随由意而生之法意而成也。种种之形皆作,所念皆能成就,巧者谓毗首羯磨也。即是随类而现身,普门成就之义,随于自在之慧作而皆成就,有大力也。十、第十羯罗微。赤黑唵字印,第十名受食火,又名劫微。谓火施时受饮食之义,受食者即施火食时受食之也。其尊持唵字印,而作相,即是梵志之仪法,净行者凡有所言语则皆倾右手作印形,举而案之以唵字之声而作相也。十一、第十一火神(梵本缺名),第十一本文缺少,但依诸火天总相之形也(疏六之释)。十二、谟贺那。第十二名悉成,谓悉成一切,即是所作已办之处,为寂灭道场而伏魔之义也。有一类众生作恶而不可止遏,假令加以劝导,则更增其恶,若纵之,则复趣于恶道,故以方便伏其身,使闭目都无所知,以此因缘善恶俱不能造,次即渐渐引导之,使入于正法。如金刚顶经金刚手降伏大自在天之义,此皆住于方便道所作也。出于大日经疏二十。
佛教词典 > 佛学大辞典 > 正文
梵名 Kimbilā-venuvana,巴利名 Kimbilā-veluvana。金毗罗,又作金婆罗、钦婆罗。所在地不明,或谓系恒河河畔之金...【五净居】 p0259 俱舍论二十四卷八页云:何缘净居,处唯有五?颂曰:由杂修五品,生有五净居。论曰:由杂熏修第四...密教之修法,即行者入道场时,至堂门之前住入无能胜明王之三摩地。系门外之作法。此作法又称为门前之作法、门下之作...(堂塔)又作雁堂。佛堂之异名。善见律十曰:高阁讲堂者,于大林作堂,堂形如雁子,一切具足,为佛作此堂也。...【三种习气】 p0181 成唯识论八卷七页云:复次生死相续,由诸习气。然诸习气,总有三种。一、名言习气。谓有为法各...(名数)法相宗所立之真俗八谛也。...指外道所执着之邪见。以佛教之立场而言,一切佛法以外之教说主张,凡有所偏执者,均属外执邪见,诸经论中多处引载评...(一)以宝瓶为三昧耶形,称宝瓶印。 (二)表显宝瓶之手印。又作瓶印、尊胜宝瓶印。其印相见于尊胜陀罗尼经、尊胜仪轨...【名句文身】 p0587 瑜伽五十二卷十二页云:又于一切所知所诠事中,极略相、是文。若中、是名。若广、是句。若...天台宗所立三止之一。又作系缘守境止,略称方便止。系相对于空假中三观中之假观而立者,偏于俗谛。菩萨知空非空,能...【圣弟子离欲】 p1227 瑜伽五十一卷十八页云:若圣弟子、由出世道,离欲界欲;乃至具得离三界欲。尔时一切三界染污...佛说出家功德经...维摩诘所说经(一名不可思议解脱上卷) 佛国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毘耶离菴罗树园,与大比丘众八千人俱,菩萨三万...晚课蒙山施食仪...
一、愿我先世及今身所种善根,常系在心,终不忘失; 二、愿我回向菩提常得供养一切诸佛,永不生无佛国土; 三、愿我...
近处来,比丘尼学律、弘律不乏其人,但比丘弘律者却寥寥无几。比丘本为七众之首,统领下六众,时至今日,白衣上座,...
半年前,小区里开了素食店,引起了我的好奇,一方面是由于素食与我的信仰有关,另一方面则是因为闹市区开素食店,在...1.使用传统的真空瓶胆的保温瓶,不用电热饮水机;用节能灯替换白炽灯;看电视时降低照明亮度; 2.用完电脑、看完电...教授拿起一张纸扔在地上,让他回答这张纸有几种命运。 也许是由于惊慌,他一时回答不上来,后来他顿了顿神说:扔到...
分别真妄、返妄归真、修学位次,讲到这个地方,其实首楞严王三昧全部讲完了,《楞严经》的修学讲完了。蕅益大师说后...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此经题称般若者何?乃梵语也,此云智慧。 称波罗蜜多者何?亦梵语也,此云到彼岸。 谓生死苦...
古人说:若论成道本来易,欲除妄想真个难。道者理也,理者心也,心佛众生,三无差别,人人本具,个个现成,在圣不增...
十二种火法
【佛学大辞典】
上篇:十二面观音 | 下篇:十二火天真言 |
【儴佉王】 亦云霜佉。此翻云贝,乃珂贝耳。...
金毗罗竹林
五净居
至道场门观
雁宇
三种习气
八谛
外执
宝瓶印
名句文身
方便随缘止
圣弟子离欲
【大藏经】【注音版】佛说出家功德经
【大藏经】维摩诘所说经
【大藏经】【注音版】晚课蒙山施食仪

受过菩萨戒应发此十大愿

戒律衰落之原因

我身边的素食店
低碳生活小贴士
一张纸的命运

当妄想逼出来时,会产生一个反弹的作用力

憨山大师《心经直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