俱舍论二十四卷八页云:何缘净居,处唯有五?颂曰:由杂修五品,生有五净居。论曰:由杂熏修第四静虑,有五品故;净居唯五。何谓五品?谓下中上上胜上极品差别故。此中初品,三心现前,便得成满。谓初无漏,次起有漏,复起无漏。第二品六,第三品九,第四品十二,第五品十五,如是五品杂修静虑,如其次第,感五净居。应知此中无漏势力,熏修有漏,令感净居。有余师言:由信等五,次第增上,感五净居。
佛教词典 > 法相辞典 > 正文
略作钵印、如来钵。钵乃诸佛大仙之宝器,释迦如来特以之为三眛耶形,阿阇梨所传曼荼罗中以此为一菩萨,列于释迦院。...(术语)依物之因缘而生起曰转,以生起即其物之转变也。唯识论一曰:有种种相转。同述记曰:转是起义。...即种种邪见,共计六十二种,系古代印度外道之妄执。有关其分类,于诸经论中所说各异。注维摩诘经卷二(大三八·三四...前叙六因四缘,辨因缘生法。兹叙十二支,辨缘起次第。十二支者,旧译作十二因缘,新作十二缘起,是众生涉三世而轮回...(名数)探玄记三曰:金刚亦二义:一是坚义,二利义。...行宗记·释三十舍堕法:“无尽财即常住长生库。”(戒疏记卷一○·四三·八)...为佛八十种好之第四十二。即指相好庄严之圆轮耳埵。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三八一(大六·九六八中):“世尊耳厚,广大...【自性清净】 p0599 此是思所成地三相之一。瑜伽十六卷一页云:云何自性清净?谓九种相、应知。一者、谓如有一...(杂语)物之初起曰发处。【又】发扬鼓动他人也。注维摩经二曰:显维摩诘辩才殊胜,发起众会。...(术语)谓破除一切也。莲池大师作七笔勾歌诀劝世,有五色金章一笔勾,鱼水夫妻一笔勾等七首。谓一切尘缘,皆可消除...(地名)Malayu,国名。寄归传一曰:末罗游州,即今尸利佛逝国是,即马来半岛也。...佛告阿难:汝常闻我毗奈耶中,宣说修行三决定义。所谓摄心为戒,因戒生定,因定发慧,是则名为三无漏学。 阿难,云何...(印光大师校印本)...佛说弥勒下生经...
作为一个朋友,一定要讲信誉。那这个信不欺的意思,也不仅仅指语言上你要履行诺言,还包括更多的方面。 比如朋友托...《阿难七梦经》载,阿难在舍卫国做七梦,来问佛,佛一一回答,谓皆预兆未来佛法之事:1、梦陂池火焰,表未来比丘恶...
一、楚王后裔 弃官归隐 刘遗民是东晋时期,庐山东林寺白莲社十八高贤之一。原名刘程之,他是汉代楚王的后裔,曾任九...问: 现在有弘扬净土的行人,说专持一句名号就可以往生,不用再学习经律论,也不用持戒,甚至不用修十善业。请问这...如何使用方法 一、放松身体 1、头部 ①眼睛不用力就是放轻松,无论是睁眼或闭眼,不用眼球看,不用眼球想。 ②脸部...
我们在研究菩萨戒法的时候,你一定要掌握两个重点:第一个是它表层的规范,第二个是它深层的精神。 预记末法: 【我...
禅宗一门,为传佛心印,本非细事。始自达磨西来,立单传之旨,以《楞伽》四卷印心。是则禅虽教外别传,其实以教印证...~只要活在安祥里,便是真正的修行~ 首先我们从──人身难得,正法难遇这两方面来说: 一、人身难得 自古以来,在...
五净居
【法相辞典】
【五净居】 p0259
上篇:五不还 | 下篇:五种拘碍 |
(一)总持之法门。总持,为梵语 dhāranī(陀罗尼)之意译,即能总摄忆持无量佛法而不忘失之念慧力。有法、义、咒、...
释迦大钵印
转
诸见
十二支
金刚二义
无尽财
轮埵
自性清净
发起
一笔勾
末罗游
【大藏经】楞严经四种清净明诲
【大藏经】【注音版】佛说观无量寿佛经
【大藏经】【注音版】佛说弥勒下生经

哪怕是独处,也不要去交那些损友
阿难的七个梦

【东林画传】净土高贤刘遗民
一句佛号就能往生,是否就不用持戒修善
圣严法师《禅坐的基础方法》

一犯到这两大禁忌,这个人就不是善知识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