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历代名僧辞典 > 正文
(术语)明得定也。唯识枢要上本曰:位居明得,道邻极喜。...禅林用语。原谓哑者不能将梦境告诉他人;于禅林中,转喻学人自己体悟之境地,无法以言语与他人谈者。据无门关载,无...【烦恼众】 p1189 集论五卷二页云:何等众故?谓二众烦恼。一、见所断众。二、修所断众。见所断众、复有四种。一、...(名数)法华经之七喻也。...原指镂木、透明疏通之屏风,亦指为捕鸟雀所架之网,后转指遮掩椅子背后之板屏,或帷幕。背后附有板屏之椅子,称挂罳...(真言)两手外缚,竖二中指相合也。真言曰:唵(归命)三昧耶(平等)萨怛鍐(入我我入)见真言句义钞中。...斑足,梵名 Kalmāsapāda,巴利名 Kammāsapāda。音译为迦摩沙波陀王、迦摩沙王、羯摩沙波罗王、劫磨沙波陀王。...【于僧无智】 p0746 瑜伽八十四卷十九页云:于僧无智者:谓不了知善行等相。...(杂语)邪曲之法义使世人迷惑之法也。...(术语)五种乐之一。于初禅天远离欲界爱染之烦恼,而生禅定之喜乐也。...即计着人之实有为人我,计着法之实有为法我。与我法二执同义。全称人我执法我执。又作人法二我、生我法我。人我为法...阿閦佛国经卷上 发意受慧品第一 闻如是:一时佛在罗阅祇耆闍崛山中,与大比丘众比丘千二百五十人俱,皆阿罗汉也生死...(印光大师校印本)...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王舍大城竹林园中,与大苾刍众五百人俱。 时,有众多苾刍身患痔病,形体羸瘦、痛苦萦缠,于...
昙鸾大师言:同一念佛,无别道故;远通夫法界之内,皆为兄弟也。...常常听到有人埋怨好人难做,也有不少人一味放大好人没好报,说轻点这是道德撒娇,说重点这是推卸责任、躲避崇高。再...一、贪淫之人,即使生到六欲天上当天帝,享受色、声、香、味、触这五种欲望的快乐,他的心也像一只偷食的狗一样,经...
要认识一个人的真实面目,好像愈来愈不容易,有个女孩子与男朋友交往七年,在订婚那天,男友跑了,才发现他早就结过...
问: 人要想往生,首先得要不怕死,请开示如何才能坦然面对死亡? 大安法师答: 生和死,你不要把它看得那么对立。...
有弟子问什么时候可以持大悲咒?行住坐卧随时随地都可以。大悲咒是观音菩萨与过去无量无数诸佛所护持,是诸佛共通的...
关于佛法之种种疑问,前已略加解释。诸君既无所疑惑,思欲著手学习,必须先了解佛法之各种宗派乃可。 原来佛法之目...
一声大磬响,妄想顿时亡,思惟真心与妄想,又是怎么样。 昨天上课我们了解了,《观经》里面有观像念佛、观想念佛、...
瑞龙璋禅师〔宋,惠洪《禅林僧宝传》〕
【历代名僧辞典】
禅师名幼璋,唐相国夏侯孜之犹子也。大中初,伯父司空,出镇广陵。璋方七岁,游慧照寺。闻诵妙法莲华经。于是跪伯父前,求出家。伯父难之,璋因不饮食。不得已许之。依慧远禅师剃发。又十年受具足戒。年二十五,游方。至高安,见白水,又谒署山。二大老皆器许焉。咸通十三年,见腾腾和尚者,于江陵。腾腾嘱曰:汝往天台。寻静而居,遇安即止。已而又见憨憨和尚者。憨拊之曰:汝却后四十年。有巾子山下菩萨,王于江南。于时我法乃昌,遂去。璋至天台山,于静安乡建福唐院。已符腾腾之言。又住隐龙院。中和四年,浙东饥疫。璋于温台明三郡,收瘗遗骸数千。时谓悲增大士。干宁中,雪峰尝见之。以棕榈拂子授璋而去。天佑三年,钱尚父遣使童建。赍衣服香药,入山致请至府。署志德大师。馆于功臣院,日夕问道。辞还山,尚父不可。乃建瑞龙寺于城中,以延之。禅者云趋而集。又契憨憨之语。尝谓门弟子曰:老僧顷年,游历江外,岭南荆湖。但有知识丛林,无不参问来。盖为今日与诸人聚会。各要知个去处。然诸方终无异说。只教诸人歇却狂心,休从他觅。但随方任真,亦无真可任。随时受用,亦无时可用。设垂慈苦口,且不可呼昼作夜。更饶善巧,终不能指东为西。脱或能尔。自是神通作怪,非干我事。若是学语之流,不自省已知非。直欲向空里采花,波中取月。还着得心力么。汝今日各自退思。忽然肯去,始知。瑞龙老汉,事不获已。迂迥太甚,还肯么。天成二年丁亥四月。璋从尚父乞坟。尚父笑曰:师便尔乎。遣陆仁璋者,择地于西关建塔。塔毕,璋往辞尚父,嘱以护法恤民。还安坐而化。阅世八十有七。坐七十夏。诏改天台隐龙,为隐迹云。
上篇:重云晖禅师〔宋,惠洪《禅林僧宝传》〕 | 下篇:林阳端禅师〔宋,惠洪《禅林僧宝传》〕 |
【有上想定】 p0547 瑜伽九十七卷十九页云:卽此一切缘所有定,皆名有上想定。...
明得
哑子得梦
烦恼众
七喻
挂罳
普贤三昧耶印明
斑足王
于僧无智
曲法门
远离乐
人我法我
【大藏经】阿閦佛国经
【大藏经】【注音版】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
【大藏经】佛说疗痔病经

【佛学漫画】佛为什么要救恶人
善良的心不因被欺骗而改变
贪淫的十种过患

不要被爱情冲昏了头

念佛人如何才能坦然面对死亡

念大悲咒应具有这十种心

佛法宗派大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