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历代名僧辞典 > 正文
【行】 p0604 分别缘起初胜法门经二十一页云:云何第三名行行相?谓于圣道先圣后圣同所游履,正观行相。 二...(476-542)后魏大同雁门(山西代县)人。一心修净业。魏主重之,赐号神鸾。梁武帝尊之,称为鸾菩萨。师著往生论注...云何观?云何三摩地?云何胜?云何胜行?而名观三摩地胜行成就神足耶。此中观者。谓依出家远离所生善法所起。于法简...亦名:遇得处坐 资持记释云:“随坐,谓但无人处即坐,不必树下露地。解脱道论,名遇得处坐;解云,不乐人所贪,不...【修超等至】 p0902 俱舍论二十八卷十四页云:如上所言净及无漏皆能上下超至第三行者,如何修超等至?颂曰:二...(术语)阿弥陀佛四十八愿中之第二,使生彼国者不更堕于恶道之愿也。无量寿经上曰:设我得佛,国中人天,寿终之后,...亦名:瞋打比丘戒开缘 含注戒本·九十单提法:“不犯者,有病须椎打,若食咽须椎脊,若共语不闻而触令闻,若睡时以...(语杂)可为饿鬼之因缘也。楞严经八曰:是诸众生,非破律仪,犯菩萨戒,毁佛涅槃,诸余杂业,历劫烧然。后还罪毕,...(981~1050)北宋僧。四明句章(浙江鄞县)人。幼年受业于本郡国宁寺,师事知礼法智,精通台家三观十乘之法而词翰...为佛及转轮圣王之应化身所具足三十二相之一。又作真青眼相(梵 abhinīla-netra)。佛眼绀青,犹如青莲花,故以莲喻...(物名)常瞿梨童女所持物之一。常瞿梨毒女经所谓:左手把管毒木印。是也。此木或谓是四角之木,或谓以毒木作管,或...礼佛大忏悔文...尊者大目揵连,从佛在耆闍崛山中,游行恒水边,见诸饿鬼甚多,受罪不同。见尊者目连,皆起敬心,来问因缘。 一鬼问言...曼殊室利菩萨十大愿王...一、栖守道德 毋依权贵 栖守道德者,寂寞一时;依阿权势者,凄凉万古。达人观物外之物,思身后之身,宁受一时之...
苦与乐是没有一定分界线的,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何谓苦,何谓乐呢?这些无不都是依据每个人所养成的习气,对身心感...心病的原因,就是我们的心里不舒服,就是当我们的内心不能安静,不能止定下来。佛陀也曾开示:我们的心病有五大种类...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比丘比丘尼 有怀增上慢 优婆塞我慢 优婆夷不信 如是四众等 其数有五千 不自见其...
第1讲 第2讲 第3讲 第4讲 第5讲 第6讲 第1讲 我们这次的主题,就是有关《楞严经》在我们日常修行上的应用。在讲...
过去佛在舍卫国游化时,有一年夏安居,波斯匿王发心要每日以上好鲜乳来供佛斋僧。因此下令敕集诸牧牛人,在夏坐安居...从前,舍卫城的施主们供养僧众斋食时,首先供僧,然后再布施乞丐。一次有两个小乞丐,一个是国王种姓,另一个是婆罗...〈广开如意门〉 ◎一家人恶缘相会时,怎么办? 父女、母子性情不一样,想法又相反,大家恶业障聚在一起,有怨又不能...
湛然(九祖荆溪尊者)《天台九祖传》
【历代名僧辞典】
九祖荆溪尊者。讳湛然。姓戚氏。世居晋陵之荆溪。则常州人也。家本业儒。师独有拔俗之志。童[齿*斗]邈上初谨切。毁齿也。下亡卓切。远也焉异于常伦。年二十余。受经于左溪。左溪与之言大骇。异日左溪谓曰。汝何梦乎。对曰。畴昔之夜。梦披僧服掖二轮。游大河之中。左溪曰。噫汝当以止观二法度群生于生死渊乎。乃授以本师所弘之法。师德宇凝粹神锋爽拔。其密识深行冲气慧用。方寸之间。合于天倪。至是始以处士传道。学者悦随。如群流趣于大川也。天宝初年。解逢掖而登僧籍。遂往越州昙一律师法集。广寻持犯开制之律范焉。复于吴郡开元寺。敷行止观。无何左溪捐代挈密藏。独运于东南。谓门人曰。道之难行也。我知之矣。古先至人。静以观其本。动以应乎物。二俱不住。乃蹈于大方。今之人或荡于空。或胶于有。自病病他。道用不振。将欲取正。舍予谁归。于是大启上法。旁罗万行。尽摄诸相。入于无间。即文字以达观。导语默以还源。乃广祖师所传章句。凡十数万言。心度诸禅。身不踰矩。三学俱炽。群疑日溃。求珠问影之类。稍见罔象之功。行止观之盛始师之力也。天宝末大历初。诏书连征。辞疾不就。当大兵大饥之际。揭厉法流。学徒愈繁。瞻望堂室。以为依怙。然慈以接之守之。大布而衣。一床而居。以身诲人。耆艾不息。建中三年二月五日。示疾佛陇道场。顾语学徒曰。道无方。性无体。生欤死欤。其旨一贯。吾归骨此山。报尽今夕。要与汝辈谈道而诀。夫一念无相。谓之空。无法不备。谓之假。不一不异。谓之中。在凡为三因。在圣为三德。爇炷则初后同相。涉海则浅深异流。善利利人。在此而已。尔其志之。言讫隐几泊白各切。扬雅草玄曰。自守泊如也如而化。春秋七十有二。法腊三十四。门人号咽。奉全身起塔。祔音附于智者大师茔兆西南隅焉。入室弟子吴门元浩。可谓迩其人近其室矣。然平日辑纂教法。明决前疑。开发后滞。则有法华释签法华疏记各十卷。止观辅行传弘诀十卷。法华三昧补助仪一卷。方等忏补阙仪二卷。略维摩疏十卷。维摩疏记三卷。重治定涅槃疏十五卷。金錍论一卷。及止观义例止观大意文句十妙不二门等。盛行于世。述三部记成。师亲书寄姑苏开元寺大藏。语刊小石碑。至今存焉。亦录于此。庶见慈悲为人之心也。其又曰。开元十六年首。游浙东寻师访道。至二十年。于东阳金华。遇方岩和尚。示以天台教门。授止观等本。遂求学于左溪大师。蒙诲以大旨。自惟识昧。凡所闻见。皆纪于纸墨。暨至德中。移隶此寺。干元已来。攒成卷轴。盖欲自防迷谬。而四方道流。偶复传写。今自觉衰疾。诸无所任。留此本兼玄疏两记共三十卷。以寄此藏。傥于先师遗文。碑补万一。则不负比来之诚。幸众共守护。以贻后学。大历十二祀孟秋。沙门湛然记。
上篇:(玄朗八左溪尊者祖)《天台九祖传》 | 下篇:僧显(西晋江东)《净土往生传》 |
【大乘相应作意修】 p0245 瑜伽六十七卷一页云:云何大乘相应作意修?谓如有一,是菩萨;住菩萨法性。或未证入正性...
行
昙鸾
观三摩地胜行成就神足者
随坐
修超等至
不更恶趣愿
打大比丘戒开缘
饿鬼因
本如
莲目相
管毒木
【大藏经】【注音版】礼佛大忏悔文
【大藏经】饿鬼报应经
【大藏经】【注音版】曼殊室利菩萨十大愿王
洪应明《菜根谭》上集

障碍我们学佛修道的五住烦恼
心病有五大种类

法华会上这五千人为什么离席

净界法师:楞严经修学应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