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历代名僧辞典 > 正文
【自性静虑】 p0599 瑜伽四十三卷一页云:云何菩萨自性静虑?谓诸菩萨、于菩萨藏闻思为先所有妙善世出世间心一...(饮食)妙药之名。晋华严经三十七曰:譬如雪山有大药王名曰善现,若有见者眼得清净,若有闻者耳得清净,若闻香者鼻...如来藏的别名,因如来藏在众生之烦恼中,不失其真如清净之本性。...等论决择者,谓依八何八若之词,问答决择一切真伪。八何词者,且如问言,何谁无所得?谓已得般若波罗蜜多菩萨摩诃萨...无明的暗昧。暗昧是真伪不明的意思。...亦名:过受四月药请戒开缘 子题:常请、更请、分请、尽形请 行事钞·随戒释相篇:“律中不犯者。除四缘。如戒本。”...【施田差别】 p0859 俱舍论十八卷十二页云:由所施田、差别云何?颂曰:田异、由趣苦恩德有差别。论曰:由所施...子题:多宗不重受戒、成宗开重受戒 行事钞·随戒释相篇:“(一、 多 宗不重受 )依萨婆多宗,戒不重发,亦不重受,...(1610~1683)明末清初曹洞宗僧。山阳人,俗姓毛。世称灵焰弘烛禅师。师皈依于菩提寺之嵩乳道密(1588~1658),复...指在加行位中之修行者,调练其根性,使成胜根。与转根、增进根(梵 indriya-vivrddhi)同义。即藉由道力之故,令根...(菩萨)Māmaki,又作忙莽鸡,忙莽计,忙忙鸡,摩莫枳。译曰金刚母。金刚部之部母。金刚手院之一尊也。大日经疏十...大智度论卷第一 大智度论卷第二 大智度论卷第三 大智度论卷第四 大智度论卷第五 大智度论卷第六 大智度论卷第七 大智...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文殊师利菩萨除淫欲神咒...
真正的修行并不容易,多数人不敢真正地修行,或真的对抗习气,他们不想做任何与感觉相违的事。人们并不想对抗烦恼,...春秋时期,孔子在鲁国享有极高威望。然而,孔子并没有因国人的极力推崇而骄傲自满,而是更加谦虚谨慎。孔子说:三人...
问: 我听元音老人讲,修净土法门行者念南无阿弥陀佛结束后,在回向前,最好加念阿弥陀佛往生心咒、阿弥陀佛一字心...
问: 师父您好!关于权法、实法的操作,弟子这边再具体问一些生活上面操作的细节。我们凡夫在日常生活中常会受到业...
佛陀说:睹人施道,助之欢喜,得福甚大,这是讲随喜功德的殊胜。 我们见人修善,最低限度要欢喜赞叹,需要帮忙就帮...修行,一定要避免造口业。 生活中说话的机会很多,但是,要说得有意义则不简单。例如:解决他人烦恼,彼此沟通了解...一、身心合一 身体在哪里,心就在哪里;身体在做什么,心就在做什么;手在做什么,脚在哪里,你的心就在哪里--身...
执持净戒 执持净戒就是能够完好无缺地守持戒律,按照戒律的要求生活。今天很多人对戒律的认识不恰当,觉得条条款款...
法本〔《神僧传》卷第九〕
【历代名僧辞典】
释法本。不知何许人也。循良守法行止庠序。言多诡激。天福中至襄州禅院。与一僧同过夏。朝昏共处。心地相于法本尝言曰。贫道于相州西山中住持竹林寺。寺前有一石柱。他日有暇必请相访。其僧追念此言。因往彼寻访洎至山下村中投一兰若寄宿。问其村僧曰。此去竹林寺近远。僧乃遥指孤峰之侧曰。彼处是也。古老相传昔圣贤所居之地。今则但有名存耳。故无院舍。僧疑之。诘朝而往。既至竹丛。丛中果有石柱。罔然不知其涯涘。当法本临别云。但扣其柱即见其人。其僧乃以小枝击柱数声。乃风云四起咫尺莫窥。俄然耳目豁开楼台对耸。身在三门之下逡巡。法本自内而出。见之甚喜问南中旧事。乃引其僧度重门升秘殿参其尊宿。尊宿问其故。法本云。早年襄州同过夏期此相访。故及山门也。尊宿曰。可饭后请出。在此无座位。食毕法本送至三门相别。既而天地昏暗不知所进。顷之宛在竹林中石柱之侧。余并莫睹。即知圣贤之在世隐显难既。金粟如来独能化现者乎。
上篇:自新〔《神僧传》卷第九〕 | 下篇:点点师〔《神僧传》卷第九〕 |
【大想】 p0238 集论一卷四页云:何等大想?谓能了色界想。 二解 集异门论六卷十三页云:大想云何?答:作意思惟广...
自性静虑
善现药王
宝性
等论决择
痴暗
过限药请戒开缘
施田差别
戒法重受通塞
弘烛
练根
么么鸡
【大藏经】大智度论
【大藏经】【注音版】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
【大藏经】【注音版】文殊师利菩萨除淫欲神咒

勇于对抗自己的烦恼习气
孔子拜师的启示

净土法门的修行一定要依照圣言量

在日常生活中情绪起起伏伏,如何来对治它

如何免费得福报?
慧律法师《不听是非,不传是非》
在日常生活中也能禅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