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历代名僧辞典 > 正文
【自性精进】 p0598 瑜伽四十二卷十五页云:云何菩萨自性精进?谓诸菩萨、其性勇悍,堪能摄受无量善法,利益安...(人名)善财童子所参五十三知识之一。住救度国。见探玄记十九。...1、指三宝中的法宝。 2、三法印。 3、指诸佛菩萨种种的印契。...谓多贪者。为得广大财利等故。而起于欲。已欲当欲。总名大欲。...愚痴和贪爱。愚痴为父,贪爱为母,和合而生出一切的烦恼恶业。...亦名:过受四月药请戒缘起 子题:摩诃男为释种故沉水死 含注戒本·九十单提法:“佛在释翅瘦,时摩诃男请僧给药,六...【施业】 p0858 集论五卷九页云:云何施业?谓因缘故,等起故,处所故,自体故,分别施业。因缘者:谓无贪无瞋...资持记·释标宗篇:“问:‘法之与体,同异云何’?答:‘业疏云,体者戒法所依之本。是则法为能依,体是所依,不可...(1605~1672)明末清初临济宗僧。江南通州(江苏南通)人,俗姓李。字继起,号退翁。幼遭家难,育于祖母。明天启年...禅林用语。棰即鞭,摈即逐。意指对于犯重大恶事者加以鞭打摈逐。为丛林中之重罚。又作迁单,即开除之意。[敕修百丈...(杂语)Mama(一言声属声),译曰我之。演密钞八曰:我字,梵音么么。译语杂名曰:我,么么。...君不见。绝学无为閒道人。不除妄想不求真。 无明实性即佛性。幻化空身即法身。法身觉了无一物。 本源自性天真佛。五...阿閦佛国经卷上 发意受慧品第一 闻如是:一时佛在罗阅祇耆闍崛山中,与大比丘众比丘千二百五十人俱,皆阿罗汉也生死...(印光大师校印本)...
戒律当中,每一条戒都有其制戒的缘起。例如淫戒的制定,就是源于这样一件事: 世尊在毗舍离国的时候,有位迦兰陀村...
尽未来际,不是尽形寿。尽形寿是指声闻戒。 尽未来际,就是在你初发心到圆成佛果,要经过很长的劫数。在这个不断的...
一个有志气的修行人,一定追求临终的感应道交。临终的感应道交重点在于突破生死关,就是你必须在生死的关卡能够突破...
明朝万历年间的莲池大师,净土宗的第八祖。莲池大师还没出家的时候,是姓沈,在家时就有学佛、念佛。 有一日,他的...经云:若以诤止诤,至竟不见止;唯忍能止诤,是法可尊贵!除了维护教誉,一切争执,均宜以忍来平息! △ 莫大之祸,...佛陀说:“我们要改变自己,有能力才去改变别人。”儒家也说:“吾日三省吾身。”先修身才能齐家、治国、平天下。 ...
僧如大地,能长养一切善法功德。 《杂譬喻经》中记载:往昔舍卫城郊外有一个妇女,一次佛陀到她家门前乞食,妇女供...佛说经咒甚多,谁能一一遍持。古人择其要者列为日课,早则《楞严》、《大悲》、《十小咒》、《心经》,念毕,则念佛...
自新〔《神僧传》卷第九〕
【历代名僧辞典】
释自新。姓孙氏。临淄人也。濯戒寻师曾无懈废。闻膺禅师化被钟陵。往参问焉。从云居长往回锡隐广德山中。属两浙文穆王钱氏率吏士躬征苑陵入山寺。群僧皆窜。唯新晏如。问曰。何不避。对曰。东西俱是贼。令老僧去何处逃避。王惊其吁直回戈遣归。见武肃王问之。言无所屈加之高行。造应瑞院居之。假号曰广现大师。初新尝入宣城山采药。穿洞深去。始则阇昧寻见日分明。行仅数里。洞侧有别窍。溪水泛泛然。隈一大松枝下有草庵。一僧雪眉拥衲坐禅。旁有一磬火器。新击磬遂开目惊曰。嘻师何缘至此。乃陈行止揖坐。取石敲火煎茗。香味可爱。日将夕矣。僧让庵令新宿。顾其僧上松巅大巢内。闻念法华经声甚清亮。逡巡又咄骂云。此群畜生毛类何苦生人恐怖。速归林薄不宜辄出叱去。新窥之乃虎豹弭耳而去。明日谓其僧曰。愿在此侍巾屦。僧曰。自此百日草枯四绝人烟非师栖息处。又问莫饥否。相引至溪畔。有稻百余穗。收其谷手挪三掬黄梁。挑野蔬和煮与食。后遣回去。送至洞口曰。相遇非偶然也。所食茶与菜糜师平生不乏食矣。遂遵路回本院。已月余日命同好再往寻之失洞踪迹。后在浙中充宝塔寺主。以天福中卒于住寺。年八十余。今影在冷水湾前小院存焉。
上篇:全清〔《神僧传》卷第九〕 | 下篇:法本〔《神僧传》卷第九〕 |
【大法】 p0238 品类足论六卷十四页云:大法云何?谓大信大欲大胜解,及彼相应法,彼俱有法;若诸色法,虽复多广,...
自性精进
善现比丘
宝印
大欲
痴爱
过限药请戒缘起
施业
戒法戒体不即不离非同非异
弘储
棰摈
么么
【大藏经】永嘉证道歌
【大藏经】阿閦佛国经
【大藏经】【注音版】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

你不快乐是因为活得不坦荡

菩萨戒是尽未来际永为道种

先超越妄想,才有办法放下主宰

一念弥陀,头上便放光
忍
慧律法师《改变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