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四十二卷十五页云:云何菩萨自性精进?谓诸菩萨、其性勇悍,堪能摄受无量善法,利益安乐一切有情。炽然无间,无有颠倒,及此所起身语意动。当知是名菩萨所行精进自性。
佛教词典 > 法相辞典 > 正文
【欲界】 三界之一,指有情生存的一种状态。欲界与色界、无色界合称三界。即合地狱、饿鬼、畜生、阿修罗、人、六欲...(1043~1121)北宋蜀州(四川崇庆)新津人。字天觉,号无尽居士。自幼即锐气倜傥,日诵万言。初任通州主簿,一日入...(一)指渐悟与顿悟。速疾直入究极之觉悟称顿悟;依顺序渐进之觉悟称渐悟。法相宗谓具有菩萨定性者,不须经声闻、缘觉...(名数)八种之根本烦恼也。缠,为缠缚之义,指烦恼而言。八种者,无惭,无愧,嫉,悭,悔,眠,掉举,惛沈是也。...(地名)河名,所在不明。译曰肿领。见翻梵语九。...行事钞·随戒释相篇:“言圣道本基者,如成实云,戒如捉贼,定如缚贼,慧如杀贼,三行次第,贤圣行之。即经云,依因...(?~805)唐代净土宗僧。为净土宗第五祖。缙云(浙江)仙都山人,俗姓周。七岁出家,十五岁受戒於越州嘉祥寺,广...(一)本觉灵妙之心性。即觉证本具之真心(佛性)。圆觉经(大一七·九一四上):“一切众生种种幻化,皆生如来圆觉妙...梵名 Deva?arman。意译作天寂、贤寂。为小乘说一切有部论师之一。中印度鞞索迦国(梵 Vi?aka,巴同)人,约于佛陀入...(杂语)僧人尊称帝王之词。宋太祖初幸相国寺,至佛像前,问当拜否,僧录赞宁奏曰:见在佛不拜过去佛。见归田录。...(流派)又曰鞞世师。新称吠世史迦Vaiśeṣika,译曰胜。古仙所造之论名。成劫末,人寿无量岁时,有外道出世,名嗢...现在贤劫千佛名经(亦名「集诸佛大功德山」) 尔时喜王菩萨白佛言:「世尊!今此众中,颇有菩萨摩诃萨,得是三昧,亦得...地藏十轮经...雨宝陀罗尼...问: 弟子最近在福州寺院看到上海佛学书局出版的《念佛真实义》等几本书,作者是台湾觉云居士。上网一查,乃知是萧...《禅秘要法经》: 千五百岁后,若有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赞叹、宣说无常、苦、空、无我观者,多有众生,...
在唯识学的相续,它提出两块:一个是杂染的相续;一个是清净的相续。当然我们从修行角度:先破妄,再显真;先断恶,...
问: 应当念地藏王菩萨摩诃萨,或者念地藏王菩萨还是念地藏菩萨摩诃萨? 梦参老和尚答: 念地藏王菩萨摩诃萨,或者...问曰:若复有人志求佛道者,当修何法最为省要?答曰:唯观心一法,总摄诸法,最为省要。问曰:何一法能摄诸法?答曰...
六大贼者,即外六尘。菩萨摩诃萨观此六尘如六大贼。何以故?能劫一切诸善法故。如六大贼能劫一切人民财宝;是六尘贼...
一方面,佛教认为一切有情皆有佛性,众生平等,我们不可以杀生;另一方面,佛教认为因果报应丝毫不爽,杀生的罪业很...《发觉净心经》讲:如果不是为了贪求果报,也不是为了名闻、利养而作法布施,而是为了饶益众生而作法布施,将会获得...
自性精进
【法相辞典】
【自性精进】 p0598
上篇:自性爱语 | 下篇:自性静虑 |
佛的德号,因佛证知生死即涅槃之无碍道。...
欲界
张商英
二悟
八缠
迦拘伽
戒为圣道本基
少康
觉心
提婆设摩
见在佛
卫世师
【大藏经】现在贤劫千佛名经
【大藏经】【注音版】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
【大藏经】【注音版】雨宝陀罗尼
大安法师对萧平实若干种净土著作的辨析
佛陀关于末法时代邪欲盛行的开示

断除生命的相续——自我意识

地藏菩萨的圣号应该如何念
【推荐】达摩大师破相论

观此六尘如六大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