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历代名僧辞典 > 正文
【自性散乱】 p0598 杂集论一卷十八页云:自性散乱者:谓五识身。由彼自性,于内静定,无功能故。...(经名)一卷,隋阇那崛多译。说教他之功德及事师之方规。...指只有声闻或缘觉或菩萨之一种种子的众生,如果兼具二种或三种之种子的众生则叫做不定性,如果完全没有三乘之无漏种...何等等流善?谓已得寂静者,由此增上力故,发起胜品神通等世出世共不共功德。...愚痴,又名无明,不明白事理的意思,为三毒之一。佛教所说的愚痴,并不是傻傻的什么都不知道,而是其之所知都是邪知...亦名:过受四月药请戒制意 戒本疏·九十单提法:“(波逸提)过限药请戒四十七。然笃信居士,供办美药,延请众僧,...【思量识】 p0851 成唯识论四卷八页云:论曰:次初异熟能变识后,应辩思量能变识相。是识圣教,别名末那。恒审...(经名)一卷,西晋圣贤译。说佛往昔为须大拏Sudāna太子入檀特山行檀波罗蜜之事。须大拏或作须达,苏达拏。...戒本疏·正果五篇:“言位立者,僧有四重,尼有八弃,以为初篇;僧有十三,尼有十七,为第二篇;僧有百二十,尼有二...梵语 mahāsarnāha-sannaddha。广大之誓愿。又作弘誓愿、大誓庄严。以其所愿之事,广大普被众生,故称弘誓。其梵语...小乘化地部所立三蕴之一。指直至生死终了而得金刚喻定之前,皆相续随转而无间断之根本蕴。即六识以上之细意识。此蕴...撰集百缘经卷第一 菩萨授记品第一 (一)满贤婆罗门遥请佛缘 佛在王舍城迦兰陀竹林。时彼南方有一婆罗门,名曰满贤,...唯识二十论一卷 世亲菩萨造 大唐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 安立大乘三界唯识。以契经说三界唯心。心意识了名之差别。此中...占察善恶业报经卷上(出六根聚经中) 天竺三藏菩提灯译 如是我闻: 一时,婆伽婆一切智人,在王舍城耆闍崛山中,以神通...
息心,就是把追求世间五欲六尘的那个心止息了,隔断尘缘了,因为那都是梦幻泡影的、轮回的内容。这就是狂心顿歇,歇...俗话说瞎子点灯白费蜡。有人却不这样认为,盲人点灯,自己虽然看不到,却能点亮周围,让其他好眼睛的人能看到,盲人...
委骸回视积如山,别泪翻成四海澜。 世界到头终有坏,人生弹指有何欢? 成男作女经千遍,戴角披毛历万端。 不向此身...
正道大慈悲,出世善根生。此二句,名庄严性功德成就。佛本何故起此庄严?见有国土,以爱欲故,则有欲界;以攀厌禅定...
自古以来佛家有一句成语说:一子持斋千佛喜,九玄七祖能超生这倒是事实。一句佛号能消灾解怨,凶煞之地化为清凉。诸...昔日,佛陀住在王舍城的竹林精舍时,五百位大比丘跟随佛陀修行。一天,一位比丘来到阿难尊者的住处,徐徐道出心中的...※神佛不分 中华文化兼容并蓄,对于劝善的宗教皆能广为接纳。流傅至今,凡持香礼拜者,皆误以为佛教,实则,诸多民...善良,是心间绽放的花,它远离喧嚣的岸,收敛着剔透的花瓣、幽婉的芬芳,伫立成一茎明澈的纯真,摇曳为一抹恬然的淡...
全宰〔《神僧传》卷第九〕
【历代名僧辞典】
释全宰。俗姓沉氏。钱唐人也。孩抱之间不喜荤血。其母累睹善征。劝投径山法济大师削染。及修禅观亭亭高竦不杂风尘。慕十二头陀以饰其行。谚曰。宰道者焉。迨乎诸方参请。得石霜禅师印证密加保任。入天台山暗岩。以永其志也。伊岩与寒山子所隐对峙。皆魑魅木怪所丛萃其间。宰之居也。二十余年。恶鸟革音山精让窟。出入经行鬼神执役。或扫其路。或侍其傍。或代汲泉。或供菜果。时时人见宰未尝言后终于镇国院。
上篇:扣冰古佛〔《神僧传》卷第九〕 | 下篇:延寿〔《神僧传》卷第九〕 |
【大欲】 p0237 瑜伽八十九卷八页云:于大人所,欲求广大利养恭敬;故名大欲。 二解 俱舍论二十二卷十二页云:于所...
自性散乱
善恭敬经
定性
等流善
痴
过限药请戒制意
思量识
太子须大拏经
戒本位立五篇
弘誓
穷生死蕴
【大藏经】撰集百缘经
【大藏经】唯识二十论
【大藏经】占察善恶业报经

息心贞信之士
与人方便自己方便

因为我们的愚痴,过去已经付出了惨痛代价

正道大慈悲,出世善根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