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历代名僧辞典 > 正文
【自性忍】 p0597 瑜伽四十二卷五页云:云何菩萨自性忍?谓诸菩萨、或思择力为所依止,或由自性,堪忍怨害,遍...(传说)是佛为太子时之子。出家读诵十二部经,能断欲界之烦恼,发得第四禅定,谓为真涅槃。然彼近恶友退失所得之解...夜摩天,华译时分,为欲界六天中之第三天名。...出苦道无畏者,谓依止静虑由利他门,于一切种说出离道法自称德号建立具足中,若定若慧,余如前说。如经言,又我为诸...唐朝慈恩大师以法相宗成立一家,世称慈恩家。...亦名:高广大床、床量、床量 子题:俗人八戒高床、八指、一指、三肘、八种胜床 戒本疏·九十单提法:“多论, 俗人...【苦根】 p0840 瑜伽十一卷十页云:苦根者:或由自等增上力故;或由身劳增上力故;或火烧等增上力故;或他逼等...(名数)一、真观,观真谛之理而断见思之惑之空观也。二、清净观,于既除见思粪秽之清净身,断尘沙之惑之假观也。三...子题:具戒戒善、五八十戒戒善、菩萨戒戒善 羯磨疏·诸戒受法篇:“(一、具戒戒善)就十业中,互为四句:一、善而...(天名)梵名琰魔。译为静息。琰魔之方便,以静人之罪,息人之罪也。...谓顺应法性平等之道理所说之法,而非针对众生之根机所说的善巧权实之法,称为平道教。为唐初印法师或敏法师所立二教...阿閦佛国经卷上 发意受慧品第一 闻如是:一时佛在罗阅祇耆闍崛山中,与大比丘众比丘千二百五十人俱,皆阿罗汉也生死...(印光大师校印本)...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王舍大城竹林园中,与大苾刍众五百人俱。 时,有众多苾刍身患痔病,形体羸瘦、痛苦萦缠,于...
1、父母养育之恩。十月怀胎,冒险分娩,精心喂养,呕心沥血,养育成人,望子成龙,极尽财力精力。儿行千里母担忧,...一位著名的推销大师,即将告别他的推销生涯,应行业协会和社会各界的邀请,他将在该城中最大的体育馆,做告别职业生...
随烦恼二十:言悭者,耽着法财,不能惠舍,秘悋为性。能障不悭,鄙畜为业。亦贪分也。 其中耽着法财就是舍不得把法...
如果你看《弥陀要解》,你就会知道,我们临终的人要达到正念,要有三种力量出现,缺一不可。这三种力量都跟智慧有关...有福报却不一定有智慧;若无智慧,福报本身也可能会带给我们或多或少的困扰。有福报的人一定要有智慧;有了智慧,才...1.人之所以痛苦,在于追求错误的东西。 2.与其说是别人让你痛苦,不如说自己的修养不够。 3.如果你不给自己烦恼...在现实的日常生活中,各种的纠缠是烦恼的主要来源。尤其是一些似乎与生活密切相关的纠缠或者说纠纷,好像很难逃离,...
药师法门是特别特别注重你一定要能实践,光说理论没用。具体怎么修呢?你看,我们从内在的修心来说,内心的杂念是由...
无着〔《神僧传》卷第八〕
【历代名僧辞典】
无着文喜禅师。入五台山求见文殊。忽见山翁。着揖曰。愿见文殊大士。翁曰。大士未可见。汝饭未。着曰未。翁引入一寺引着升堂命坐。童子进玳瑁杯。贮物如酥酪。着饮之觉心神清朗。翁曰。南方佛法如何住持。着曰。末代比丘少奉戒律。曰多少众。曰或三百或五百。着问。此间佛法如何住持。曰龙蛇混杂凡圣同居。曰众几何。曰前三三后三三。遂谈论及暮。翁命童子引着出。行未远凄然悟翁即文殊也。不可再见。稽首童子乞一言为别。童子有无垢无染即真常之语。言讫童子与寺俱隐。但见五色云中文殊乘金毛狮子往来。白云忽覆之不见。
上篇:鉴空〔《神僧传》卷第八〕 | 下篇:知玄〔《神僧传》卷第八〕 |
【下品加行】 p0236 瑜伽三十七卷二十三页云:下品加行者:谓若远离无间加行及殷重加行。...
自性忍
善星
夜摩
出苦道无畏
慈恩家
过量床戒床量
苦根
五观
戒善
静息
平道教
【大藏经】阿閦佛国经
【大藏经】【注音版】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
【大藏经】佛说疗痔病经

人生相报十大恩
耐心等待成功的到来

悭者,耽着法财不能惠舍

临终的人要达到正念,要有这三种力量
圣严法师:智慧与福报
【推荐】慧律法师语录精华全集
放下我执,精进努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