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历代名僧辞典 > 正文
即佛寺、精舍之异称。兰,为阿兰若之略称,或取兰草芬芳之义。大唐西域记张说序(大五一·八六八上):“业光上首,...(譬喻)斥声闻缘觉之悟也。此二乘之人,得悟则称为灰身灭智,火化色身,都灭心识,终归于空寂之涅槃。灰沙者,言火...(术语)瞋恚之热恼譬如火,谓之瞋火。万善同归集五曰:慈云既润,瞋火潜消。...(Saibaba, 1926~ )当代印度宗教界之神奇人物。出生于南印度版格罗省普塔帕第村。自三、四岁起,即厌恶杀生,屡显...即天台宗所立圆教菩萨六行位(六即)中之“观行即”。此位乃既知名字而起观行,心观明了,理慧相应之位,能成就五品...(杂名)Ketu,又曰计部,鸡兜,鸡都。九曜之一。译曰旗星。即彗星也。大日经疏四曰:计都正翻为旗,旗星谓彗星也。...亦名:恐怖戒开缘 行事钞·随戒释相篇:“不犯者,或闇地无火,或大小便处,谓是恶兽,便怖;乃至行声,謦咳声等,...(术语)优婆夷之通称。涅槃经一曰:汝等诸姊,谛观谛观。行事钞下三之四曰:善见云:唤婢为大姊,不得云婢。同资持...(地名)内典所谓香山是也。香山具名香醉山,在雪山之北。此山之南有无热池,以为四大河之源。南山戒疏一上曰:俗云...凡十卷。唐代般若、牟尼室利合译。略称守护国界经、守护经。收于大正藏第十九册。本经叙说佛为一切法自在王菩萨演说...又作火风未散。风火,乃地水火风等四大之总称。四大为一切物质之构成基础,以因缘之和合而聚散。故风火未散即谓生命...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大菩萨众,及大诸天、帝释天王、大梵...(一) 昔有比丘聪明智慧,时病危顿,弟子问曰:成应真未?答曰:未得;不还未也。问曰:和上道高名远,何以不至乎?...(根据印光大师校定本校对)...楞严咒属于佛陀的最佳咒语,有条件的话可以常念不绝,没有场所限制,但在卫生间等不干净的场所应默念为好。读诵咒语...
问: 阿弥陀佛!我想请教一下,怎么做好人生的收尾? 净界法师答: 我告诉大家一种观想的方法。人生是怎么回事,你...问: 在修学佛法过程中,有专修与杂修,何谓专修?何谓杂修? 衍慈法师答: 佛法无边,菩提之道,无非是要令众生觉...
若或事务多端,略无闲暇,当于晨朝盥漱毕,有佛则礼佛三拜,正身合掌念南无阿弥陀佛,尽一口气为一念,念至十口气,...
不贪于利养 唯乐佛菩提 一心求佛智 专精无异念 《华严经十地品》 不贪于利养唯乐佛菩提 大乘教义告诉你,说人我空、...逢年过节,大酌小宴,无不腥腥相惜,满盘荤腥。略涉佛法的人劝我吃肉,称学佛人不能机械理解佛法,要敢于酒肉穿肠过...
最理想的坐姿为七支坐法。所谓七支是指对身体要求的七个要点: 1、双足跏趺: 先将左足置于右腿上,再将右足置左足...
古印度时,佛陀与五百位大比丘,在罗阅城迦兰陀竹园弘扬佛法。有一天,摩竭国阿阇世王对大臣们说:拔祇国非常富庶,...
怀玉〔《神僧传》卷第七〕
【历代名僧辞典】
释怀玉。姓高氏。丹丘人也。执持律法名节峭然。一食长坐蚤虱恣生。唯一布衣。行忏悔之法。课其一日念弥陀佛五万口。通诵弥陀经三十万卷。翌日俄见西方圣像数若恒沙。有一人擎白银台从窗而入。玉云。我合得金台。银台却出。玉倍虔志。后空声报云。头上已有光晕矣。请加趺结弥陀佛印。时佛光充室。玉手约人退曰。莫触此光明。数日又有白毫光现圣众满空。玉云。若闻异香我报将尽。须臾香气盈空海众遍满。见阿弥陀佛观音势至身金色。共御金刚台来迎玉含笑而终。
上篇:本净〔《神僧传》卷第七〕 | 下篇:无相〔《神僧传》卷第七〕 |
【法无差别真如】 修唯识行,第四修习位的十真如之一。这是第七地断细相现行障所证,此真如虽多教法,安立胜义法界...
兰室
灰沙
瞋火
赛巴巴
观行五品位
计都
怖比丘戒开缘
大姊
昆仑山
守护国界主陀罗尼经
风火未散
【大藏经】佛说百佛名经
【大藏经】杂譬喻经
【大藏经】【注音版】普贤菩萨行愿品
念诵楞严咒有场所和时间的限制吗

怎么做好人生的收尾
何谓专修?何谓杂修?

每天早上盥洗后就做这两件事

不贪于利养 唯乐佛菩提
谁有资格「酒肉穿肠过」

打坐的姿势与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