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历代名僧辞典 > 正文
据增一阿含经卷十四载,优毗伽梵志尝问佛陀,佛师是谁?依何人出家学道?佛答曰(大二·六一八下):“我亦无师保,...(术语)如维摩居士不存梵仪而修佛道者。但受五戒八戒或十善戒。优婆塞戒经三曰:菩萨有二种:一者在家,二者出家。...(人名)Daṇḍaka,译曰治罚。王名。二十唯识述记下曰:弹宅迦者,真谛云檀陀柯,此云治罚,治罚罪人处也。今罚罪...全一卷。唐代善导撰。又称临终要诀、临终正念记、善导和尚临终正念决。收于大正藏第四十七册龙舒净土文卷十二。本书...指人智无法测知之神妙不可思议之事。禅源诸诠集都序卷下之一(大四八·四○九上):“但以此心,灵妙自在;不守自性...(物名)出祇园图经。往生要集上本曰:祇园寺无常堂四角,有颇梨钟。钟音中,亦说此偈。...戒本疏·释戒经序:“初制广教,随犯便结;轻重前后,杂乱难分。至佛灭后,一夏结之;重者道源,轻止世谤;八篇以次...(术语)于一切不善心相伴而起之二种心所法也,一无惭,二无愧。见俱舍论四。...(菩萨)即文殊。翻译名义曰:曼殊师利,此云妙德。西域记:曼殊室利,唐言妙吉祥,此即维摩经之所谓文殊师利也。...明代僧。生卒年、籍贯、俗姓均不详。住于天台山慈云寺。博学多闻,尤善文笔,偏好史乘传记之学。曾于万历二十八年(...迦腻色迦,梵名 Kaniska。又作罽腻迦王、罽腻伽王、坛罽腻吒王、割尼尸割王、迦腻瑟吒王。古代印度犍陀罗国(月氏国...君不见。绝学无为閒道人。不除妄想不求真。 无明实性即佛性。幻化空身即法身。法身觉了无一物。 本源自性天真佛。五...阿閦佛国经卷上 发意受慧品第一 闻如是:一时佛在罗阅祇耆闍崛山中,与大比丘众比丘千二百五十人俱,皆阿罗汉也生死...(印光大师校印本)...
在我们佛教界里头,四大名山大家都知道,我们现在要讲九华山地藏王菩萨。在我们佛教中、我们大家的信仰里,知道四大...有一个人喜欢喝酒,在每天工作之前,他都会去镇上的酒馆喝上一盅。 一天,天上下着鹅毛大雪,他穿戴完毕后,向自己...
问: 有人说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是靠着阿弥陀佛的信心,这个本愿,第十八愿的十念往生所摄。 (法师答:这个日本宗很...
三十七道品: 四念处:身、受、心、法念处。 四正勤:已生恶令断灭、未生恶令不生、未生善令生起、已生善令增长。 ...佛家说:众生平等。人之所以有不同的境遇,皆由各人因缘所致。如何面对自我人生?端视自己的一念心。 每天都在真诚...
佛陀昔日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弘化之时,为比丘众开示:天上的云层有四种状态,是哪四种呢?有一种云层出现时会打雷...问: 如何在安逸的环境下生起出离心? 梦参老和尚答: 在安逸的时候,想到不安逸的时候。安逸的时候有很多不安逸,...
学习坐禅有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由一般性到特殊性。一般性,就是不管你修行什么法门,坐禅有一般性的要求和规律;特殊...
慧通〔《神僧传》卷第四〕
【历代名僧辞典】
释慧通。不知何许人。宋元嘉中见在寿春。寝宿无定游历村里。饮燕食啖不异恒人。常自称郑散骑。言未然之事颇时有验。江陵有边僧归者。游贾寿春。将应反乡。路值慧通称欲寄物。僧归时自负重担。固以致辞。遂强置担上。而了不觉重。行数里便别去。谓僧归曰。我有姊在江陵作尼名慧绪住三层寺。君可为我相闻道寻欲往。言讫忽然不见。顾视担上所寄物亦失。僧归既至寻得慧绪。具说其意。绪既无此弟。亦不知何以而然。乃自往寿春寻之竟不相见。通后自往江陵。而慧绪已死。入其房中讯问委悉。因留江陵少时。路由人家坟墓无不悉其氏族死亡年月。传以相问并如其言。或时悬指偷劫道其罪状。于是群盗遥见通者辄间行避走。又于江津路值一人。忽以杖打之语云。何駃归去。看汝家若为。此人至家。果延火所及舍物荡尽。齐永元初忽就相识人任漾求酒甚急。云今应远行不复相见。为谢诸知识。并宜精勤修善为先。饮酒毕至墙边卧地。就看已死后数十日。复有人于市中见之。追及共语。久之乃失。
上篇:僧群〔《神僧传》卷第三〕 | 下篇:邵硕〔《神僧传》卷第四〕 |
【成唯识论随注】 十卷,又名《成唯识论随疏》,明代高原大师原著,比丘明善随文疏释其义,书未成而明善逝世,其法...
释迦无师
在家菩萨
弹宅迦
临终正念诀
灵妙
祇园精舍颇梨钟
广教八篇次第列意
大不善地法
曼殊
如惺
迦腻色迦王
【大藏经】永嘉证道歌
【大藏经】阿閦佛国经
【大藏经】【注音版】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

地藏菩萨名号的来源
改掉饮酒的习惯

关于日本的本愿法门

略说三十七道品
享受自在的人生

佛示四种云喻
如何在安逸环境下生起出离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