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历代名僧辞典 > 正文
(术语)诸法本来性空,非始于今名为本空。无量寿经下曰:净慧知本空。...【佉卢】 十佉卢为一佉梨。...【所遍计】 为‘能遍计’的对称,遍计所执之法,虚妄的分别心识,对所缘境周遍计度,分别执为实我实法,此被分别的...指僧堂内所设置之炉。用于取暖,依僧堂之大小,而设置一个或数个地炉。镇州临济慧照禅师语录(大四七·五○三中):...亦名:釜盆等器 子题:众器、十六枚器、铁作具、熏钵物、作衣具、补钵具、火具、诸钵、键[金*咨][糒-米+韦]囊、错旋...(杂名)人海记曰:明孝陵,即梁名僧宝志瘗所。傍有八功德水,诚意伯奏改葬之。乃见二大缶对合,启之,志公端坐于内...(杂语)弘布正法也。无量寿经上曰:光融佛法,宣流正化。...【遍满境有四种】 p1242 显扬十六卷十四页云:此中遍满境、复有四种。一、有分别影像,二、无分别影像,三、事边际...(术语)化身佛八相之一。世尊入灭之相也。佛八十年间教化众生,化缘既尽,于中天竺拘尸那城跋提河边沙罗双树之间,...(一)指佛陀一代之教化或一时之教化。观经妙宗钞有“一时一化”之语。 (二)同一化益之意。法华文句记卷七中(大三四...三乘和一乘。三乘是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一乘是唯一能令人成佛的教法,法华经所说是。若配于天台之四教,则藏通...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毘舍离国。食时到,入城乞食。时毘舍离城中,有一梨车,名鞞罗羡那(秦言勇军)。譬如天与诸天女共...觉林菩萨偈 华严第四会,夜摩天宫,无量菩萨来集,说偈赞佛,尔时觉林菩萨,承佛威力,遍观十方,而说颂言, 譬(p)如...三劫三千佛缘起(出《观药王药上经》) 宋畺良耶舍译 尔时释迦牟尼佛告大众言:「我曾往昔无数劫时,于妙光佛末法之中...文化人学佛,大多好乐研究教理,总想从经卷中得大总持,获真受用。这种想法是可以理解的,然以生灭心揣摩佛经真实义...
一、禅观入定,得睹远师 法照大师(公元747821年),身世事迹多不详。有一说云,大师是南梁人,初由东吴来庐山,慕...
接手书,知日诵精勤,欣慰无似。所言黑影,非佛菩萨之影,亦非怨家对头所现之影。以佛菩萨既现,必明了能见其面目等...我到闽南,已有十年,来到贵院,也有好几回,一回到院,都觉得有一番进步,这是使我很喜欢的。贵院各种课程,都有可...问: 念佛号,是否需要观想?还是只需自念自听? 大安法师答: 执持名号的时候,就不要带观想了。念兹在兹,自念自...
善护念这三个字,鸠摩罗什不晓得用了多少智慧翻译的。后来禅宗兴盛以后,有一位在家居士,学问很好,要注解思益经,...
自古以来,世上的百岁高僧很多。其中有三位老和尚,两位年逾百岁,一位九十岁。这三位老和尚一生念佛精进,慈悲念佛...
佛有二身,一者法身,二者色身。法身无相,体遍虚空法界,与一切诸法不一不异。色身有相,诸佛福业所感,相好殊胜,...
净捡(晋竹林寺)[《比丘尼传》卷一]
【历代名僧辞典】
净捡。本姓仲。名令仪。彭城人也。父诞武威太守。捡少好学早寡家贫。常为贵游子女教授琴书。闻法信乐莫由谘禀。后遇沙门法始经道通达。晋建兴中于宫城西门立寺。捡乃造之。始为说法。捡因大悟。念及强壮以求法利。从始借经遂达旨趣。他日谓始曰。经中云。比丘比丘尼。愿见济度。始曰。西域有男女二众。此土其法未具。捡曰。既云比丘比丘尼。宁有异法。始曰。外国人云。尼有五百戒便应是异。当为问和上。和尚云。尼戒大同细异。不得其法必不得授。尼有十戒得从大僧受。但无和上尼无所依止耳。捡即剃落从和上受十戒。同其志者二十四人。于宫城西门共立竹林寺。未有尼师。共谘净捡。过于成德和上者西域沙门智山也。住罽宾国。宽和有智思雅习禅诵。晋永嘉末来达中夏。分卫自资语必弘道。时信浅薄莫知祈禀。建武元年还反罽宾。后竺佛图澄还述其德业。皆追恨焉。捡蓄徒养众清雅有则。说法教化如风靡草。晋咸康中沙门僧建。于月支国得僧祇尼羯磨及戒本。升平元年二月八日。洛阳请外国沙门昙摩羯多为立戒坛。晋沙门释道场以戒因缘经为难云。其法不成。因浮舟于泗。捡等四人同坛上从大僧以受具戒。晋土有比丘尼亦捡为始也。当其羯磨之日。殊香芬馥。阖众同闻。莫不欣叹加其敬仰。善修戒行志学不休。信施虽多随得随散。常自后己每先于人。到升平未。忽复闻前香并见赤气。有一女人手把五色花自空而下。捡见欣然因语众曰。好持后事我今行矣。执手辞别腾空而上。所行之路有似虹蜺。直属于天。时年七十矣。
上篇:德富(保定兴圣寺)[《大明高僧传》卷第八] | 下篇:安令首(伪赵建贤寺[《比丘尼传》卷一]) |
(1626~1710)日本临济宗僧。小田原人。号独师。出家于妙心寺。后游历诸方,历时三十余年,致力于僧传史料之收集,...
本空
佉卢
所遍计
地炉
听门众器
宝志瘗所
宣流
遍满境有四种
涅槃相
一化
三一二乘
【大藏经】佛说出家功德经
【大藏经】地藏菩萨本愿经
【大藏经】过去庄严劫千佛名经
大安法师:文化人学佛的通病

莲宗四祖法照大师画传

修行人应如何看待所见境界
弘一大师《泉州开元慈儿院讲录》
念佛号时是否还需要观想

学佛困难在什么地方呢?就是善护念

三位百岁高僧的念佛开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