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历代名僧辞典 > 正文
诸法永恒不变的自性、本体,亦即真如、佛性。...梵名 Vasu-deva。意译世天。慧琳音义卷二十六意译实、地、物。据婆薮槃豆法师传载,此天为毗纽天之子,世亲菩萨(婆...(术语)性者诸法之自体,相为其相貌义理也。又名法相。俱舍成实等明小乘之性相,瑜伽唯识等说大乘之性相,因之学习...【引发分别】 p0377 如八种分别能生淫贪中说。 二解 如虚妄分别八种中说。 三解 显扬七卷十三页云:引发分别者:谓...(术语)真宗所立之教判也。难行道有竖出竖超之二重,竖出者自小乘至权大乘之法相三论。历劫修行之教法也。竖超者实...(人名)华严经入法界品曰:文殊师利在福城东住庄严幢娑罗林中,其时福城长者子有五百童子,善财其一人也,善财生时...资持记·释二衣篇:“交梭,即绫罗纱縠等。仪云,即如纱葛之属,例轻分也。梭,苏禾反。”(事钞记卷三二·一八·一...更互摄者,色蕴摄几界几处,十全一少分,受蕴摄几界几处,一少分,如受蕴想行蕴亦尔。识蕴摄几界几处,七界一处,眼...亦名:淫戒犯缘 子题:诸戒通缘、大淫戒别缘、自有淫心行淫、怨逼行淫、淫不受乐、裹隔、有隔有隔、有隔无隔、无隔...(物名)又作安怛婆沙,安多婆裟,安多跋萨,安陀跋萨,安陀罗跋萨,安怛婆参,或作安多会。内住之义。译言中宿衣,...梵语 guna。音译作惧曩、麌曩、求那。意指功能福德。亦谓行善所获之果报。景德传灯录卷三有如下记载,梁武帝问于菩...无量义经序 萧齐荆州隐士刘虬作 无量义经者,取其无相一灋,广生众教,含义不赀,故曰无量。 夫三界群生,随业而转;...金光明最胜王经...大悲咒修持仪轨...
念佛一法,有事念、理念。 何谓事念?以能念之心,念所念之佛,能所分明,念念无间,行住坐卧,惟此一念,更无二念...中国有句俗话叫知足常乐;家财万贯,一日不过三餐;广厦万间,夜眠不过三尺。孟子亦云养心莫善于寡欲。苏格拉底更说...
禅宗丛林中有各种不同的修行仪轨,这些律仪不仅是禅门学徒掌握佛门礼仪的理论指南,也是学戒持戒,听经闻法,究明心...
第一次跟婆婆一起去上香,走了十多里山路,又坐小三轮到县城,然后乘了两个多小时的车子才到了寺院的山脚下,为显示...
大哉二句,赞辞。大者当体得名,具遍常二义。以横满十方,竖极三际,更无有法可与为比,非对小言大之大也。真者不妄...韩国的镜虚禅师带着出家不久的弟子满空出外行脚布教,弟子一路上竟满腹牢骚,嘀咕不停,嫌背的行李太重,不断地要求...
问: 忆佛念佛和心想佛号相不相同? 净界法师答: 佛号,我想这样,你忆念佛陀的功德,四十八愿,对不对?你要想办...首都医科大学博士生导师、主任医师,国际生物医学特征辨识学会副主席,被称为中国色诊第一人的王鸿谟教授日前接受《...
智才(潭州龙牙寺)[《大明高僧传》卷第五]
【历代名僧辞典】
释智才舒州施氏子。早岁服勤于佛鉴。及游方谒黄龙死心。翌日入室。死心问曰。会得最初句便会末后句。会得末后句便会最初句。最初末后拈放一边。百丈野狐话作么生会。才曰。入户已知来见解。何须更举轹中泥。心曰。新长老死在上座手里也。才曰。语言虽有异至理且无差。心曰。如何是无差底事。才曰。不扣黄龙角焉知颔下珠。心便打。才初住岳麓。次迁龙牙。三十载以清苦莅众。故衲子畏敬之。又迁云溪。绍兴戊午八月望俄集众付寺事。书偈曰。戊午中秋之日。出家住持事毕。临行自己尚无有。甚虚空可觅。每日垂训如常。至二十三日再示众曰。涅槃生死尽是空花佛。及众生并为增语。汝等诸人合作么生。众皆下语不契。才喝曰。苦苦。复曰。白云涌地明月当天。言讫冁然而逝。火浴获设利五色。塔寺西北隅。
上篇:心道(常德府文殊寺)[《大明高僧传》卷第五] | 下篇:士珪(温州龙翔寺)[《大明高僧传》卷第五] |
指密教金刚界九会曼荼罗中之第六会。此会位于中央之上方,乃为显示第五会之四印会,使四曼不离之实义更明了,故住于...
性
婆薮天
性相学
引发分别
二双四重
善财童子
交梭
更互摄
大淫戒犯缘
安陀会
功德
【大藏经】无量义经
【大藏经】【注音版】金光明最胜王经
【大藏经】【注音版】大悲咒修持仪轨

念佛一法,有事念与理念
看尽人间兴废,不曾富贵不曾穷

禅宗丛林的修行律仪

心灵的佛堂

三界虚伪,唯此真实
还重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