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历代名僧辞典 > 正文
(术语)谓新发求菩提之意者。是不限于出家,通称在家出家者也。然至后世乃限于新出家者(新发意谓四位以下者之出家...(杂名)顶上之发结为五髻者。西域之童子形。唯识述记一末曰:般遮尸弃Pacaśikhin,此言五顶,顶发五旋,头有五角...现量、比量、圣教量之三量,加譬喻量,称为四量。譬喻量,即以譬喻方式显示教法,如谓“人生之无常,犹如水泡之无常...【菩萨修三十七菩提分】 p1133 瑜伽七十五卷七页云:复次云何菩萨于身住循身观。谓于相身循环观真如身。如于身。于...(图像)俱摩罗仪轨曰:次画本尊像,长一尺五寸,而作丁字立。足踏青莲华,身作黄云色。发赤上缭乱,种种诸璎珞,环...【近住律仪】 p0819 杂集论八卷一页云:依止何等补特伽罗,建立近住律仪?依止不能远离恶行,及不远离欲行。是...【印】 大论云:佛法印三种:一者,一切有为法,念念生灭皆无常;二者,一切法无我;三者,寂灭涅槃。行者知三...佛所得之三昧名,比喻佛妄尽心澄,万象齐现,犹如风平浪静澄清之海面,无相不现。...(一)真心与妄心。真心即真实之心,离虚妄不实。妄心谓妄想分别之心。楞严经卷一(大一九·一○六下):“从无始来,...(人名)王名。新称朅利。旧称哥利。...文殊,指文殊师利菩萨。据翻译名义集载,文殊师利(梵 Maju?rī)又作满殊尸利、曼殊室利。意译作妙德、妙首、妙吉...原夫诸佛悯念群迷随机施化,虽归元无二而方便多门,然于一切方便中求其至直捷至圆顿者,莫若念佛求生净土。又于一切...闻如是:一时佛在迦维罗卫国释氏精舍,与千二百五十比丘俱。九月本斋一时毕竟,从神室出,往至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为佛弟子,常于昼夜,至心诵念,八大人觉: 第一觉悟:世间无常,国土危脆;四大苦空,五阴无我;生灭变异,虚伪无主...
记者: 高旻寺素有冬参夏学的家风。庙里每年组织十二个精进禅七,每个禅七,您都亲自参与,请您给我们大概介绍一下...
刚刚毕业参加工作的朋友对妙智说:人活着,特累。 不能做真实的自己,处处为生活所逼,说违心之话,做违心之事。戴...儿童、青少年是我们社会、国家的未来主人翁。这是一句老生常谈的话,问题在于:如何成为主人翁? 首先要问:我们每...
原文: 古人云:热乱场中,难当冷眼。以三界无安,犹如火宅,出入其中者,靡不为其烧煮。若从烈焰中觅得一片清凉地...问: 弟子学佛时间较短,请问在念完阿弥陀佛圣号后,是否需要回向?如果需要,回向的内容是什么? 大安法师答: 需...
天气冷了,古代的那些老修行,住在深山里边,可能比这还冷。古人说:不到开悟不住山,不破本参不闭关。像我们现在这...悯人之孤,就是怜悯他人之孤,这些行善积德都是雪里送炭啰。这个感到悲痛的就是天下有很多茕茕无告之人,就是孤独无...
钵为比丘六物之一,又称钵多罗、钵和兰等,为如法之食器,应受人天供养所用之食器,又为应腹分量而食之食器,故又译...
普喜(镇江普照寺)[《大明高僧传》卷第二]
【历代名僧辞典】
释普喜号吉祥。山东人也。身伟面黑而瘠脱类梵僧。早岁恳父母出家。父母责以无后为大。因娶育二子。已而始得为沙门。精究慈恩相宗研习唯识师地因明等论。元至元二十五年薛禅皇帝刱立江淮御讲之所。普照居其一也。诏师主之。升座外日诵华严大经。以十卷为常课。而素与云南端无念相善。端为唯识之巨魁。天下无出其右。每与师论辩理趣。或有少失师以正言救之。端亦为诚服而称之。入灭荼毗舍利甚伙。其门人留其灵骨。贮以髹函奉藏二十余年。始建塔于丹徒雩山。逮入塔之际启视之。但见舍利沾缀函袱若蜂屯蚁聚。触之熠熠然也。镇江之民多有图像。随处祠之。称为吉祥佛云。
上篇:志德(金陵天禧寺)[《大明高僧传》卷第二] | 下篇:祖儞(苏州嘉定净信寺)[《大明高僧传》卷第三] |
梵语 a-ku?ala-mahā-bhūmika-dharma。有部心所法之一。指与一切不善心相应而现起之两种心理现象,即:(一)无惭(...
新发意
五顶
四量
菩萨修三十七菩提分
形像
近住律仪
印
海印
二心
羯利
文殊三名
【大藏经】阿弥陀经要解
【大藏经】佛说罪福报应经
【大藏经】佛说八大人觉经

高旻寺的禅门家风

戴着假面具
圣严法师《做自己的主人翁》

若从烈焰中觅得清凉地,非冷眼人不能得
念佛后的回向内容

什么样的修行人才能住山
悯人之孤,容人之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