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历代名僧辞典 > 正文
梵语 ?a?a-rajas。谓可止住于兔毛尖之微尘。相当于羊毛尘的七分之一。微尘为组成物质之要素,极微尘则为最细小而不...梵语 tri-ratna 或 ratna-traya,巴利语 ti-ratana 或 ratanattaya。系指为佛教徒所尊敬供养之佛宝、法宝、僧宝等三...1、真正的道法。 2、正法时期。...亦名:平钵受羹戒缘起 含注戒本·百众学法:“佛在舍卫,居士设供。六群取饭过多,不容受羹。居士讥言,如饿贪食人...(术语)此乃四种陀罗尼之一,真言教之所谓陀罗尼也。佛菩萨从禅定所发之秘密言句也。陀罗尼者,总持之义,总持有二...【无际空】 p1055 辩中边论上卷八页云:生死长远,无初后际。观此空故;名无际空。不观为空,便速厌舍。为不厌舍此...梵语 adhicitta-?iksā,巴利语 adhicitta-sikkhā。即“三学”中具有增上势力之定学,为能增进“心”之学,故称增...(1601~1679)明末律宗千华派第二祖。云南楚雄人,俗姓许。字绍如,后改为见月。幼精通绘画,尤擅长画观音大士像,...谓五百生中互结仇怨者。经律异相卷四十六引出抄毗昙婆沙经所载,尝闻有一女子为饿鬼所持,即以咒术质问饿鬼,饿鬼谓...(术语)谓色声等之有为法也。其解释诸师各异。天台谓阴有二义:一阴者荫覆之义,谓色声等之有为法荫覆真理也。二积...【常居回露】 p1012 瑜伽二十五卷二十页云:云何名为常居迥露?谓常期愿、住于迥露,无覆障处。如是名为常居迥露。...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佛告诸比丘:「当知食以节度,受而不损。」 佛言:「人持饭食施人,有五福德...(龙藏本)...僧伽吒经...佛教把整个生命分成两部分:一个是外境,一个是内心。 一、外境是没有错的,因为外境在《唯识学》叫唯识所现,外境...
佛陀真正想告诉我们的是什么,那就是正直舍方便,但说无上道。今天就讲到中道的实相,这是不偏空也不着有的一个中道...
最容易的超度法门是念佛,不论时地,不拣根机,只要念佛,便得利益,若以目的而论,西方弥陀净土的念佛法门,不用讳...
今天我们讲的这位祖师叫道绰大师。道绰大师呢,跟昙鸾法师属于一脉相承。那么他对于净土思想的陈述,我们大概可以从...我常用一句话来勉励志愿者,也勉励自己:「尽心、尽力、尽可能学习;不勉强、不挑剔、不可能失望!」在任何时间、任...
身为一个菩萨,我们要处理两件事情:第一个处理自己内心的问题;第二个处理外在众生的问题,你跟众生要怎么样保持互...我在法鼓山的禅修营中,经常强调自我肯定、自我成长,但自我成长之后则要自我消融,人格的升华,便为清净心的完成。...问: 师父,如果诵经后出现一些不如意的事,是不是就可以先不诵了呢?请师父慈悲开示。 慧广法师答: 诵经的目的就...
永安(宋杭州报恩寺)[《宋高僧传》卷第二十八]
【历代名僧辞典】
释水安。姓翁氏。温州永嘉人也。少岁淳厚黄中通理。遇同郡汇征大师凤鸣越峤玉莹蓝田获落文心沉潜学奥。以其出乐安孙合拾遗之门也。而有慕上之心。往拜而乞度。然征性高岸而寡合。而安事之也曲从若环。盖哀其幼知择师耳。天成中随侍出杭。俄有从十二头陀之意。潜逃欲登闽岭参问禅宗。属封强艰棘。却回结庵于天台。后遇韶禅师法集顿遣群疑。重来礼征。咄之曰。弃背孝养。尔自速辜。遗行于斯。还有裨补前咎计否。安跪对曰。从来无事请用塞责。征肯颔之。汉南国王钱氏召居报恩寺。署号禅师焉。乃以华严李论为会要。因将合经。募人雕板印而施行。每有檀施罕闻储畜。回舍二田矣。以开宝甲戌岁终而焚之。其舌存焉。累投火锻色虽同乎炽炭。寒则柔弱。今藏普贤道场中。春秋六十四。法腊四十四云。
上篇:常觉(宋东京普净院)[《宋高僧传》卷第二十八] | 下篇:延寿(宋钱塘永明寺)[《宋高僧传》卷第二十八] |
(一)瞻波,梵名 Campā,巴利名同。意译无胜。位于中印度吠舍离国南方之古国。又作瞻婆国、瞻匐国、瞻卜国、詹波国...
兔毛尘
三宝
正法
溢钵受羹戒缘起
咒陀罗尼
无际空
增上心学
读体
五百世怨家
阴
常居回露
【大藏经】佛说食施获五福报经
【大藏经】【注音版】佛说四十二章经
【大藏经】【注音版】僧伽吒经
外境永远没有错

中道实相是佛所要说的真实义

最容易的超度法门是念佛

隋代高僧道绰大师
圣严法师:尽心、尽力、尽可能学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