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宁〕系曰。前人立义皆按教文。岂得好恶随情是非任见。已行前辙不覆。后车胡不谨而循之。通曰。夫创著述者有四焉。一前说极非于文茫昧。一僻见谬解领悟自乖。一乐繁嫌略。一好直怪迂。有一于此无不著述也。江公瑞应钞未经披览。闻诸道路言亦济时须。苟不济用而变革古德义章。则何异以旧防无所用而坏之者必有水败也。
佛教词典 > 历代名僧辞典 > 正文
【智周】 唐代唯识宗三祖,俗姓徐,濮阳人,唐高宗总章元年(六六八)生。出家后初学天台,后依慧沼为师。著有《成...【非心为等无间法】 p0718 品类足论六卷五页云:非心为等无间法云何?谓除心为等无间心心所法,诸余心心所法;...(杂语)Dhāraṇipada,陀邻尼即陀罗尼。钵者钵吒之略,译曰句。陀罗尼之语句也。...(人名)Dinnāga,菩萨名。译曰童授,或译曰域龙。佛灭后一千百年顷出现于南印度案达罗国,作因明正理门论,是新因...全一卷(或作二卷)。又作密庵咸杰禅师语录、密庵录。宋代僧密庵咸杰(1118~1186)撰,松源崇岳、笑庵了悟等编。孝...(菩萨)Nīlavajra,译曰青金刚。圆觉经曰:尼蓝婆金刚。...(术语)业因成就也。净土论注上曰:言十念者,明业事成办耳。智度论十二曰:复次,于事成办,名彼岸。...【喜贪俱行爱】 p1166 分别缘起初胜法门经十九页云:复言:世尊!云何憙贪俱行爱耶?世尊告曰:谓于已得摄受资财,...【大声闻众】 p0241 佛地经论二卷十一页云:闻佛言音而入圣道,故名声闻。并出家僧,故名为众。一切皆是最极利根波...(杂语)Viśuddha,译曰清净。大日经疏九曰:毗输驮是清净,达摩湿阇多法界生义,此言如来顶相。...(术语)真如之异名也。仁王经中曰:诸法实性,清净平等,非有非无。同良贲疏曰:诸法实性者,诸法性也。...(印光大师校印本)...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王舍大城竹林园中,与大苾刍众五百人俱。 时,有众多苾刍身患痔病,形体羸瘦、痛苦萦缠,于...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卷第一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佉罗帝耶山诸牟尼仙所依住处。与大苾刍众俱,谓过数量...弟子跟着师父进城化缘。 进城后车水马龙好不繁荣,弟子说:师父,今天我们肯定能化到不少东西。师父不语。弟子刚说...
念佛一法,切切不可看轻,乃是最简单、最圆妙之无上法门。可谓大陀罗尼(译大总持)门,能总一切法,能持无量义。释...人有时很奇怪,假如知道某人有病,即使是亲人,也不敢用他用过的碗筷,甚至怕吃到他的剩菜,怕吃到他的一滴唾液、血...
楞严咒是佛顶光明聚集,化身如来所说的神咒,因而极具妙不可思议功德。每一句有每一句的作用,每一字有每一字的微妙...
《大般涅槃经卷第十五》: 是人今世恶业成就,或因贪欲瞋恚愚痴,是业必应地狱受报。是人直以修身修戒修心修慧,现...
我们学佛的人就是要把世间人所迷了的、颠倒了的事给颠倒过来。本来我们这个心从本体上讲是非常清净的,它没有什么染...
原文: 来书发明普敬僧尼,此理此事,实为至当。然教儿辈,又须反复为论。若止一往,则或恐不知去取亲疏,或致受损...
阿弥陀佛是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阿弥陀佛像总是站着的,为什么呢? 阿弥陀佛接引像都是站着,为什么不是坐像?佛看...
智江(周宋州广寿院)[《宋高僧传》卷第二十八]
【历代名僧辞典】
释智江。俗姓单。幽州三河南管人也。本富族游侠之子。虽乘竹马厌回火宅之门。乍玩沙堆好作浮图之制。略闻竺干之教。必淡虑凝情。若潇湘之逢故人也。唐干宁四载。始年十五诣盘山感化寺。遂成息慈。息慈业备。天复三祀往五台山梨园寺纳木叉法。自此担簦请业择木依师。净名上生二典精练涣然冰释。心未属厌。梁龙德元年于商丘开元寺请名数一支。所谓精义入神散则繁衍。因着瑞应钞八卷。达者传之。生徒影附缮写伙多。后唐同光元年在微子之墟住院。缔构堂宇轮奂可观。复塑慈氏释迦二尊十六罗汉像。咸加绩彩克肖圣仪。善务方办。俄遘沉疴。以周显德五年孟秋顺终。享龄七十四。当属纩时满院天人杂沓。若迎导之状。畴昔誓生睹史之昭应也。吏部员外郎李铉着塔铭云。
上篇:师会(汉东京天寿禅院)[《宋高僧传》卷第二十八] | 下篇:光屿(周五台山真容院)[《宋高僧传》卷第二十八] |
亦名:犯不犯二义 子题:犯法、犯行、犯法二行、不犯法二行、三不犯法、开犯为不犯法、起对治行明不犯法、制不犯法...
智周
非心为等无间法
陀邻尼钵
陈那
密庵和尚语录
尼蓝婆
业事成办
喜贪俱行爱
大声闻众
毗输驮
实性
【大藏经】【注音版】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
【大藏经】佛说疗痔病经
【大藏经】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
付出善举就是为自己所修的路

一念佛名,能净身口意三业
道证法师:动物的坟墓鬼屋

诵持楞严咒者是植种大善根之人

经典告诉你学佛后为什么倒霉了

我们为什么会有忧愁恐惧

居士对待僧人的「十六字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