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词典 > 历代名僧辞典 > 正文
全称十方随愿往生。即随愿往生十方净土之意。十方净土指:东方之香林刹(入精进佛)、东南方之金林刹(尽精进佛)、...一言者,谓圭峰宗密禅师读圆觉经未终其卷,于一言下豁然开悟,乃知自心即是佛心,定当作佛,故疏序(大三九·五二四...【薄尘行】 p1403 显扬三卷十三页云:七、薄尘行。谓如有一,于过去生,不久数习贪欲瞋痴;然已修习彼对治法。是因...(佛名)一名佛顶尊胜,亦名除障佛顶。是五佛顶之随一,尊胜陀罗尼之本尊,即释迦如来由佛顶现出之轮王形,为佛顶尊...梵名 Sāgara-megha。华严经入法界品所说善财童子所参善知识五十三人中之第二。住于海门国,常至海岸观缘起大海,以...(名数)因明之宗与因及喻,曰三支。宗者,所立之义也。因者,成宗之理由也。喻者,助成宗之譬喻也。喻有同异之二,...【磨多】 此云母。...【掉乱】 p1015 瑜伽二十五卷十三页云:言掉乱者:谓如有一、根不寂静,诸根掉乱,诸根嚣举。于一切时,恶思所思,...半熟之梅为黄色,熏制之则成黑色,禅林每用为药。另于禅林语录,每以乌梅喻指尚存本形,然已异于本形之物。如净和尚...业必有报,报必由业,业者因而报者果。定因定果,散因散果,定是乐而散是苦,是故定业所获之报乐,散业所获之报苦也...云何坏苦性?几是坏苦性?为何义故观坏苦性耶?谓乐受变坏自相故,随顺乐受法变坏自相故,于彼爱心变坏故,是坏苦性...阿难问事佛吉凶经...大宝积经卷第一 大宝积经卷第二 大宝积经卷第三 大宝积经卷第四 大宝积经卷第五 大宝积经卷第六 大宝积经卷第七 大宝...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王舍城鹫峯山顶,与大苾刍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复有无量无边大菩萨众、天龙八部,悉皆云集。 尔...
受持八关斋戒的功德利益,有十二条: 一、脱离病苦 《药师经》说,若有人想要解除疾病之痛苦,那么应受持八关斋戒。...
普通人的心态就是人对我好,我则生感激报恩之心;人对我坏,我在心里就生嗔恨报复之念。而学佛人必须要把这个心态转...
为什么清末民初的知识分子那么痛恨儒家?实际上它最远的根源可以追溯到宋明理学。宋明理学它跟先秦的原始儒家有很大...
恶业障道发相,亦有三种:一沉昏闇蔽障、二恶念思惟障、三境界逼迫障。 一、沉昏闇蔽障者。行者于修定欲用心之时,...
昨晚正在给家里的花花草草重新安置一个小家,只听得客厅的大门被嘭嘭嘭敲个不停,还没开门,已然感觉到门外的愤怒。...
在日常生活当中,我们的妄想杂念总是要琢磨,啊,我下一步该干什么?要谋划这些也都是正常现象,但常常要能止得住。...
那我们谈谈什么是真如呢? 它的体性,经典上给它两句话,叫 清净本然,周遍法界! 清净这两个字很重要喔,不管我们...善生言:世尊,菩萨摩诃萨具足几法,能自他利? 善男子,具足八法,能自他利。何等为八?一者寿命长远,二者具上妙...
智广(唐雅州开元寺)[《宋高僧传》卷第二十七]
【历代名僧辞典】
释智广。姓崔氏。不知何许人也。德瓶素完道根惟固。化行洪雅特显奇踪。凡百病者造之。则以片竹为杖指其痛端。或一扑之无不立愈。至有癵者则起。跛者则奔。其它小疾何足言哉。干宁初王氏始定成都。雅郡守罗亡名罢任。携广来谒蜀主。王氏素知奇术。唯呼为圣师焉。先是咸通中南蛮王及坦绰来围成都府几陷。时天王现沙门形高五丈许。眼射流光。蛮兵即退。故蜀人于城北宝历寺。立五丈僧相。后为牛尚书预毁。次兵火相仍。唯惧毗沙门之颓圮耳。王氏乃语广曰。郎之异术道德动人。乘此可料理天王否。往吴尚书行鲁曾梦令修吾像。方事经营。除书忽到请法力成之。广唯其命徙就天王阁下。居一隅小榻而已。翌日病者填噎其门。日收所施二十万至三十万钱。又发言劝人出材木。浃旬皆运至堆积。令三纲掌管焉。初广在雅郡本寺羯帝神堂内居其半室。低门苫蓐不许女人到门。唯有一竹箜子。每斋受嚫二十文必投箜内满。则置之佛殿。声钟集众自他平等分之。常日俗家请斋亦体广意。止施二十文。净饭菜豉汁此外不许一物。嚫多不取。食毕而去。亦无辞告。其后益加神验。或遇病者一掴一叱皆起。或令烧纸缗掇散饮食。或遇甚痛恼者。捩纸蘸水贴之亦差。光化元年修天王阁。向毕乃循江渎池咒食饲鱼。经夜其鱼二尺已上。万亿许皆浮水面而殒。聊蹑流水救十千鱼生忉利同也。
上篇:昙休(唐越州开元寺)[《宋高僧传》卷第二十七] | 下篇:法藏(唐鄜州宝台寺)[《宋高僧传》卷第二十七] |
【毗流离】 大论云:秦言增长,主弓槃茶,及薜荔多。光明疏云:南琉璃埵,王名毗留勒叉。亦翻免离。...
十方往生
一言
薄尘行
尊胜佛顶
海云比丘
三支
磨多
掉乱
乌梅
解分(四)
坏苦性
【大藏经】【注音版】阿难问事佛吉凶经
【大藏经】大宝积经
【大藏经】浴佛功德经

受持八关斋戒的12条利益

【推荐】每个学佛人都要学会算这三笔帐

能够弘扬因果轮回观念,他的功德是巨大的

念佛对治恶业障道

【推荐】不要被第二支毒箭所伤

把一切想法都归到念佛当中
